屬於我們時代的文化媒體
0
0
桃園東南亞美食推薦!中壢中平商圈:南洋風情的多元文化漫步

桃園東南亞美食推薦!中壢中平商圈:南洋風情的多元文化漫步

有「桃園西門町」之稱的中平商圈,是各國移工在中壢火車站前的集散地,讓這裡成為桃園多元文化、東南亞美食的代表場域。

桃園是全台灣最多東南亞移工落腳的城市。原因在於該城市製造業密集、人力需求多,東南亞各國的文化也就在此生根發芽。

從中壢火車站下車,往任何一處望去都是東南亞移民工的身影。跟著他們的腳步前行,很快能來到中平商圈。早在日治時期,中平路便因鐵路的便捷成為貨品集散中心,乘載著中壢地區的重要發展記憶。

中壢有所謂的「三寶」——花生酥糖、牛雜和鐮刀,在中平路就能體驗到前兩者。花生酥糖起源於日治時期,據說站前商圈一帶曾座落數十家花生酥糖店;牛雜的興盛,則源於早期此地作為北部禽畜市場的集中地。若想品嘗早年的在地風情,能分別前往有八十年以上歷史的「新珍香餅鋪」與「老三牛家莊」。

2006 年後,中平路經過改造規劃,蛻變為有「桃園西門町」之稱的徒步商圈。

商圈內,服飾店與小吃商家林立,有一棟日式建築格外顯眼。該建築興建於 1930 年,是中平路歷史的見證者,日治時期由日本人居住,戰後則作為公務員宿舍使用。2015 年,桃園市政府將其活化再利用為「中平路故事館」,來此可以一窺完整的日式住宅格局,館內展覽則能了解中平路商圈的過往故事。

如今站前商圈一帶,已不再是中壢最核心的商業區域,但自從移民工進駐後,為此處添加了東南亞色彩,東南亞風格的雜貨店、美食和氛圍,取而代之成為人們經常造訪的原因。

「Wow Litson Manok & Inasal (葛瑞絲香草烤雞)」的老闆娘Grace來台灣二十多年,到現在已經擁有三家餐廳。如同店名,Grace的拿手菜是來自菲律賓巴科羅市(Bacolod)的燒烤料理,直火炭烤的香草烤雞、五花、豬肉串⋯⋯上桌時佐搭一份白飯,和開胃解膩的醃木瓜絲;濃郁辛辣的豬燴(Pork Dinuguan),還有以斑蘭葉製成、口感豐富的冰飲「Buko pandan」也都是迷人道地的菲式風味。

中平商圈Wow Litson Manok & Inasal (葛瑞絲香草烤雞)的餐點

菲律賓冰沙(左);1981咖啡越南炸春捲(右)。

北越風格咖啡廳「1981 Cafe」。

開店13年,餐廳來客幾乎全是菲律賓人,尤其中壢耶穌聖心堂的假日彌撒結束後,此處被菲律賓移民工們列為紲攤(suà-thuann)的首選去處之一。至於台灣本地顧客為什麼少?Grace說,因為菲律賓料理崇尚肉食主義,台灣人不習慣,且大多也對菲律賓料理抱持著一種陌生的距離感。喜愛下廚的Grace夢想未來可以開一間不只是烤肉,而是供應各式菲律賓料理的餐廳,打開人們對於她家鄉風土的新想像。

中壢火車站前的全家便利商店旁還有一家北越風格咖啡廳「1981 Cafe」,阮老闆堅持只提供原汁原味的河內風格菜餚,如蛋咖啡、牛肉河粉、生菜春捲或烤肉米線(Bún Chả)。爬上咖啡廳的2樓,有一座小舞台,假日夜晚提供給客人登台歡唱——越南人出了名的愛唱歌,民族記憶裡深植浪漫悠久的抒情音樂傳統。

1981 Cafe其實是在地越南人口中的「中平商圈約會勝地」,老闆知道嗎?「有可能吧。」他露出靦腆的笑。

購買 VERSE 雜誌

本文整理自《VERSE》027 「跟移工做朋友」,更多關於移民工在台灣的故事請見雜誌。
購書連結:誠品博客來

➤ 訂閱實體雜誌請按此
➤ 單期購買請洽全國各大實體、網路書店

VERSE 深度探討當代文化趨勢,並提供關於音樂、閱讀、電影、飲食的文化觀點,對於當下發生事物提出系統性的詮釋與回應。

文字/郭振宇 攝影/KRIS KANG 編輯/林奕辰 核稿/高麗音&葉聖博
VERSE VOL. 28 愛上花蓮的20個理由VERSE VOL. 28 愛上花蓮的20個理由
  • 文字/郭振宇
  • 攝影/KRIS KANG
  • 編輯/林奕辰
  • 核稿/高麗音&葉聖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