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我們時代的文化媒體
0
0
藝術家郭彥甫:把美術館當咖啡廳交流

藝術家郭彥甫:把美術館當咖啡廳交流

沒有一個小孩不會畫畫,從田徑選手到藝人再到藝術家,郭彥甫始終如此相信。非科班出身、自我探索繪畫風格的他,認為創作力是每個人自小就內建的方程式,只是被遺忘了而已。因此美術館之於他,是讓身體感官盡情感受美的場域,不受框架拘束,不分年齡階級,更沒有標準答案。《VERSE》邀訪到不被定義的郭彥甫,直面內心的聲音,如同接納藝術有著各種可能性。在這裡,只有想像力在奔馳。

「從小美術館對我而言,就不只是一個美術館,而是公眾交流的場合。」走在新北市美術館戶外草坪上,聽著館員分享明年正式開館後的規劃(目前只有開園),郭彥甫充滿期待,彷彿已可看見這占地2.5 公頃、室內面積約九千八百坪的美術館即將創造的各種可能,也回憶起自己是怎麼開始進入藝術創作領域。

2013年,是郭彥甫人生中重大轉捩點,從小就喜歡「畫畫」的他,開始進入「藝術創作」階段。如何界定兩者的差別呢?郭彥甫回憶:「我覺得是畫畫時變得更有意識,不像過去是沒有目的的塗鴉,創作時每一筆畫都需要經過理性的思考」。

畫畫是邏輯,每一筆都有意義

那一年仍在演藝圈工作的郭彥甫,身處五光十色的環境,卻總覺得生活很乏味。百無聊賴下開始回溯起自己的人生,試圖從過往的每個決定、每段旅程、每一次的相遇中找出自己為何踏進演藝界的脈絡,不知不覺開啟了哲學大哉問:「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去哪裡?人們是如何變成現在的樣態?我跟世界存在什麼樣的關係?我想要說什麼?」思緒的重整彷彿啟動了永動馬達,讓郭彥甫對於身邊的人、周遭的世界有了更多的理解和好奇,開始以不同的方式跟世界建立新的連結,找尋屬於自己的語言。

「當時我也沒有看任何展覽、相關書籍,但拿起畫筆時,一切都不一樣了。」將對人的探索落在紙上,每一筆都藏著郭彥甫對世間的觀察與提問。「那段時間後,『畫畫』就成了我思考的方式,一筆一畫都是布局,需要經過縝密的安排。每一件作品都像是我自己創造的一個世界,要將什麼東西加進去?什麼時候開始?什麼時候結束?其實都是邏輯。」

有些人以為藝術是感性、隨性的產物,對郭彥甫而言恰恰相反。

逛美術館先「讀空氣」,感受氣氛

即使已經「當了」十年的藝術家,但郭彥甫始終以平常心看待美術館,「美術館就是一個公共場合,讓大千世界的每個人帶著自己的經驗、過往所知所學來交流,透過作品與創作者產生某種超越時空的對話或連結,不論是好的、壞的,甚至不知所措的感受都沒關係。」郭彥甫「逛」美術館的方式,彷彿是走進咖啡廳認識新朋友,不帶著太多的假設與期待,才能保持交流的輕鬆純粹。

對郭彥甫而言,其實生活中每個事件都是展覽,每一分、每一秒都可以學習,但美術館創造了一個特殊的氛圍,讓大家有餘裕安靜下來好好感受。因此在看展時,他第一個是感受空間的氛圍,「我其實不太期待看到什麼厲害的作品,都是看氣氛,只要展覽空間整體氣氛是對的,作品通常不會有問題。」例如適合在教堂展出跟適合在紐約的當代藝廊展出的作品就會是不同類型,而展覽現場動線、作品與相鄰作品的距離、陳設方式,也都會產生不同的效果。

郭彥甫取自過往運動員的回憶和經驗,將球員的姿態、競賽場上的緊張氣氛等,巧妙融入個人創作裡。

獨家逛展心法:不看論述,靠直覺

從藝人到藝術家,這段過程郭彥甫拋開了很多包裝、撕下許多標籤,現在的他非常小心維護內心的「真實」。逛美術館時不只不讀展覽說明,也不看作品介紹,追求最直接的感受。「我其實不太鼓勵大家看策展論述,避免被框架,甚至看完展後心中充滿更多困惑。如果對作品沒有感覺,即使讀懂策展人、藝術家給的文字,依舊不會產生共鳴呀。」他進一步說明:「藝術不是給你答案,而是讓你思考,當你有足夠的生活經驗,就會產生自己的觀點、思考脈絡,你可以稱他為『藝術觀』。因此看展時只要你對作品有感覺,就記在心裡,不需要透過文字去理解,時間到了,自然就懂了!」

除了感受作品外,郭彥甫也會觀察藝術家選用的顏料、紙張材質是否可長期保存,以及選用的表現方式,試圖理解藝術家創作時的心境。「我現在看展,很大一部分是看畫框。」而他特別喜歡沉浸在有時間感的美術館,例如紐約摩根圖書館與博物館(Morgan Library & Museum)、台南奇美博物館,不只向這些無私的收藏家致敬,也可以看見美學隨著時代變化的軌跡。

「人」是郭彥甫始終著迷的題目

十年前從了解「人」展開了藝術創作,現在的郭彥甫對於「人」依舊充滿興趣,但他的尺度越來越大也越來越廣,不只關注「個體」,還關心起氣候、地理環境對如何影響人性?如何影響每個族群形成不同的文化?「我不希望定題目畫畫,那樣就框架可能性,對我而言創作就是題目。」採訪當時,正在紐約街頭喝咖啡,一邊越洋受訪的郭彥甫解釋。

你是誰?我是誰?我們又如何成為你和我?與台灣悶熱多變的氣候會不會有關係?順著郭彥甫的思維脈落延伸,每一個提問都會引出另一個問題,彷彿多重宇宙般無限延展。如何將這些短則數月、長則數年的思索濃縮成一張畫作?忍不住期待郭彥甫的新計畫。

購買 VERSE 雜誌


本文整理自《VERSE》026 「歡迎來到美術館」,更多關於台灣美術館的故事請見雜誌。
購書連結:誠品博客來

➤ 訂閱實體雜誌請按此
➤ 單期購買請洽全國各大實體、網路書店

VERSE 深度探討當代文化趨勢,並提供關於音樂、閱讀、電影、飲食的文化觀點,對於當下發生事物提出系統性的詮釋與回應

文字/謝繕聯 編輯/DOMINIQUE CHIANG 攝影/KRIS KANG 插畫/火山販賣舖-雨答 核稿/高麗音
VERSE VOL. 28 愛上花蓮的20個理由VERSE VOL. 28 愛上花蓮的20個理由
  • 文字/謝繕聯
  • 編輯/DOMINIQUE CHIANG
  • 攝影/KRIS KANG
  • 插畫/火山販賣舖-雨答
  • 核稿/高麗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