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嘻哈的世界,我們是這樣長大的
大嘻哈時代冠軍YoungLee:「崑山嘻研讓我相信,明星球員並不代表一切。」
當YoungLee成為崑山科技大學的大一新生時,學校的嘻研社已經廢社兩年了。
說是廢社兩年,但崑山嘻研當時的歷史總共也就才兩年。原本創社學長都快畢業了,一聽到YoungLee和他的朋友想玩饒舌,又立刻把社團弄了回來。
落得廢社下場的原因之一當然是沒什麼人氣。YoungLee還記得第一個學期結束,整個社團仍只有四、五位社員,每周三晚上的社課時間大家也都懶洋洋的。且不同於那陣子諸多大學嘻研社都拼命在網路上發表cypher(麥克風接力)作品、拍MV,可說是把社團當作音樂廠牌在經營,當時的崑山嘻研真的是很「隨性」,大家聚在一起經常只是鬼混打屁、吃宵夜、打籃球,沒人在討論寫歌作詞,也不曾發表過什麼受注目的作品。
大二那年,YoungLee辦了休學,在國華街打工賣甜甜圈。某天嘻研社學弟突然跑來找他,說慘了,大家報名了一場饒舌比賽,沒多久就要去高雄的夜店比複賽,而且第一場面對的就是高雄的地主明星隊,現場一定都是他們的人,但根本沒人認識崑山嘻研,該怎麼辦?
這場由台灣知名DJ「賴皮 MR.SKIN」所舉辦的比賽——「可可幫嘴砲學霸」,邀請南台灣共16所大專院校的嘻研社參賽,大家心知肚明爭奪的真正目標並非萬元獎金,而是「南台灣最強嘻研社」的名號。
延伸閱讀:從街舞社、DJ社,再到嘻研社:讓年輕人迷上嘻哈的那條路
YoungLee要學弟別擔心。他返回社團,湊齊五位有在寫歌的社員,與社長一起帶領大家準備表演。參加「可可幫」競賽的隊伍,需準備四場15分鐘的表演、連續廝殺四個月,在這15分鐘裡,YoungLee要求成員,不只要把各自的三分鐘段落準備好,連隊友的歌詞也要背熟——這樣才能幫彼此做dubbing(饒舌表演時的合音),包括走位、唱到哪些歌詞手裡要比什麼手勢、歌與歌的銜接要對觀眾講什麼⋯⋯他們都再三地演練。
作為學長的YoungLee盤算,其他嘻研社因為在網路上發表過熱門歌曲,擁有許多受歡迎的「明星球員」,反觀崑山嘻研全都是些無名小卒,想取得勝利,只能依靠穩扎穩打的團隊合作,加強live演出的完整性與感染力。這就好比2004年NBA總決賽,底特律活塞對上擁有Kobe Bryant、Shaquille O'Neal、Karl Malone與Gary Payton等明星坐鎮的洛杉磯湖人隊。
但當年,是Chauncey Billups率領活塞,以總決賽4:1勝績爆冷輾壓湖人,拿下總冠軍。
歷經四場鏖戰,崑山嘻研一次比一次端出更厲害的秀,最終也擊敗眾校奪得冠軍。南台灣的嘻哈仔這下全都認識了崑山嘻研,以及冠軍隊伍中最有價值球員——YoungLee。
「崑山嘻研讓我相信,明星球員不一定就代表什麼。」YoungLee說。
這一切都與他之後參加《大嘻哈時代》的情況相當類似,在一票中生代著名饒舌歌手中,只發過一張mixtape(混音帶)、拿過南部比賽冠軍的YoungLee,相較之下顯得沒沒無聞,幾乎沒人看好、甚至在乎他會在比賽裡走多遠。但YoungLee卻出奇地不斷成長進化,最後殺進總決賽,以真誠動人的表演取得節目總冠軍。
這時,崑山嘻研還沒竄紅。直到第二屆《大嘻哈時代2》冠軍得主出爐,大家發現阿跨面竟也是來自崑山嘻研的大學生後,接連誕生兩位冠軍的崑山嘻研,才一舉躍升為全台灣最知名的大學嘻哈社團之一。
YoungLee認為,相比台大嘻研、政大黑音等傳統名校社團,崑山嘻研並不執著往廠牌化的模式經營,他們的社區性質更強烈,彼此的互助意識多過於競爭意識。儘管網路上鮮少找得到崑山嘻研的錄音作品,但在線下,他們因可可幫冠軍的頭銜獲得許多南部商演機會,更加重視社員之間在現場表演時的合作精神。
「強調社區凝聚力」是南台灣嘻哈社群同樣具有的特質,YoungLee說:「南台灣的嘻哈有一種純樸的江湖味,那個江湖味不一定是gang gang(幫派)的江湖味,而是你真的發生了什麼事,我會挺你到底的那種義氣。」而北台灣或許因為都會氣息較濃厚,生活在此處的饒舌歌手就比較往個人主義靠攏。
今(2024)年8月,YoungLee終於發行了個人首張專輯《最像你的決定》,記錄下他成為《大嘻哈時代》冠軍後三年來的內心掙扎與迷茫。當年那位和他一起加入嘻研社的朋友,如今也以圈內人的身分參與了專輯製作。一路以來,台南的夥伴們都給予YoungLee最重要的精神後援——這即是大學社團存在的意義,「它是一種連結,有一個人在那邊,可以跟你一起討論你自己在digging(挖掘)的東西。」
曾說明星球員並不代表一切的YoungLee,此刻已經是崑山嘻研學弟妹們眼裡的耀眼球星。
購買 VERSE 雜誌
本文轉載自《VERSE》025 「那些難忘的牛排時刻」,更多關於台灣牛排文化的故事請見雜誌。
➤ 訂閱實體雜誌請按此
➤ 單期購買請洽全國各大實體、網路書店
VERSE 深度探討當代文化趨勢,並提供關於音樂、閱讀、電影、飲食的文化觀點,對於當下發生事物提出系統性的詮釋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