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我們時代的文化媒體
0
0
星濱山主理人林書豪:用藝術更靠近海一點點

專題:在基隆:城、海、山與未來

星濱山主理人林書豪:用藝術更靠近海一點點

研究所讀建築、關注藝術共創,林書豪喜歡海、喜歡雨聲讓人心神安定,如果說基隆的自然環境是引領他抵達的原因,那正濱的歷史環境,或許就是他最終留下的理由。

和平島以南、台灣本島以北,夾起這片名為正濱的漁港,日治時期,因應漁業現代化,正濱成了全台最大的漁貨商港。

歷史環節給了這裡很多可能和機會,正濱一直是重要的交會點,地貌始終沒變,只有人跟時代在改變。

林書豪這麼說。自二〇一七年星濱山共創工作室創立、投入在地社區的藝術共創,這是已經是他與港灣相伴的第三年。

研究所讀建築、關注藝術共創,林書豪喜歡海、喜歡雨聲讓人心神安定,如果說基隆的自然環境是引領他抵達的原因,那正濱的歷史環境,或許就是他最終留下的理由,「不是每個社區都有很好的體質、人與人的關係,機緣蠻重要的,而剛好正濱有很多離鄉背井的人,口頭一問,應該很多人的父母都來自別的城市。」異鄉的人們相聚於此、共同拼搏,自然不太計較內外與你我,想為地方做點事也容易一些,「當時在思考『藝術共創』的實踐,也沒有刻意做什麼,就是跟大家生活在一起。後來,不到一年就辦了第一屆的『苔客上岸』(正濱港灣共創藝術節藝術祭),第二年又做了插畫節。」林書豪說,「藝術進入社區」在台灣談了好久,從藝術面談、從教育面著手,卻鮮少真的與社區居民切身,然而,創造在地的獨特性與共同的合作經驗,恰恰正是他眼中藝術與社區最能相互扶持的關鍵。

靠著正濱的港、基隆的海,他坦率地說,「如果能再靠近一點點就好太好了。一直以來人們對海上事務的參與度都很低,所以我們花了很多時間在辦相關活動,就是想盡可能在過程中,讓觀念鬆動一點。」不知不覺中,海、港邊居民與林書豪,他們的未來成為一體,「我不想為計畫而做,也很難說要花多少時間,這是看長期發展,所以你每個月來正濱漁港,都能體驗這些活動。」至此,藝術都是過程,相伴才是本體。


完整內容收錄於《在基隆:城、海、山與未來》一書,歡迎購買詳閱。

回到專題:在基隆:城、海、山與未來

VERSE VOL. 26 歡迎來到美術館VERSE VOL. 26 歡迎來到美術館
  • 文字/許慈恩
  • 攝影/林科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