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我們時代的文化媒體
0
0
【無名小吃】嘉義百年魯熟肉:傳承三代的鮮甜湯頭,必點水煮豬內臟佐蒜蓉醬油,蝦餅、芋頭卷異國飄香

【無名小吃】嘉義百年魯熟肉:傳承三代的鮮甜湯頭,必點水煮豬內臟佐蒜蓉醬油,蝦餅、芋頭卷異國飄香

嘉義中山路上的無名魯熟肉,也被稱為「羅古早味」,以實惠的價格、實在的料理功夫受到客人歡迎,在斑駁的招牌底下,小吃的滋味日日流傳。

座落於嘉義中山路上的無名魯熟肉,如今在地圖上被標記為「羅古早味」,第三代經營者羅文泉和羅勝雄兄弟檔接下經營棒子已三十多年,實惠的價格、實在的料理功夫提供客人麵食和魯熟肉,在斑駁的招牌底下,小吃的滋味日日流傳。

傍晚時分,客人漸漸聚集到中山路上無名魯熟肉的攤位。先點一碗主食,再從檯面上揀幾樣現點現吃的小菜:粉腸、軟管、豬心、肝連、豬腳等豬肉內臟,招牌炸物蝦餅、天婦羅、芋頭卷,滷到入味的虱目魚頭,以及配合季節的涼菜。

點好菜,站在檯面後方的哥哥羅文泉負責切小菜、算錢、和客人閒話家常,弟弟羅勝雄彎身站在大鍋前煮麵,撈一勺肉燥淋在米苔目上。

傳承三代的百年魯熟肉

嘉義的魯熟肉,有一說和「黑白切」相似,將水煮豬肉內臟切片,附上一盤店家特調的醬油膏加蒜蓉;不同的地方在於,魯熟肉還會提供做工細緻的手路菜,諸如加入地瓜絲的豬血糕,或是將麵粉、雞蛋、荸薺、豬油脂混合蒸熟的橘黃色「鱘粿」,一字排開的菜餚,任君挑選。美食家王瑞瑤就曾說:「魯熟肉比起路邊黑白切,更接近高級的熟食。」

日治時期,嘉義市的中山路,又稱為「大通」,從火車站一路延伸到嘉義公園,是嘉義市重要的道路之一。大通一帶商業繁盛、酒樓林立,深夜時分,酒客離開酒樓,走向附近街邊的麵攤,點一碗麵、切幾塊魯熟肉,為一晚的暢飲畫下句點。如今在地圖上被標記為「羅古早味」的第一代無名魯熟肉,也是當時眾多的「續攤」選項之一。

隨著林業轉移,嘉義市漸漸褪下繁華,無名魯熟肉在第二代經營者時期搬到位於對面的現址,重新粉刷覆蓋上一家美容店的看板,看板並未寫上店家名稱,隨著羅家兄弟接手、飲食節目登門拜訪拍攝,開始廣為外地人認識,為了報稅、也為了方便識別,兄弟兩人便以自己的姓氏──羅古早味──稱之。

保留傳統、創新口

老闆羅文泉直爽老實,採訪時有問必答,從招牌炸物的製作過程,每周採購豬肉的重量,還有作為第三代維持傳統口味的方法,都能一一回應。而小吃攤時常面對到的報稅問題和食安檢測,他也早在數年前電視台採訪後,陸續備齊相關文件資料。

問他提供的湯頭何以鮮甜,他也簡單以兩句話總結:豬尾巴、豬腳、內臟、筍子和白蘿蔔等全部食材放下去熬一小時、悶一小時,熬久一點味道就會出來了。沒有多餘調味的直率,就跟他本人一樣,是簡單、直接的老實味道。

羅古早味下午5點開始營業,所有料理都是當天製作,他們通常會在早上9點到附近的南田市場採購,向五、六家攤商拿溫體豬和食材,炸物和魯熟肉等料理會先在民雄的家中完成備料,中午過後再運送至中山路上的店面。

客人們津津樂道的蝦餅和芋頭卷,則是羅古早味融合異國口味的創新料理。十多年前,羅文泉和來自越南的太太結婚,他思忖如何將越南料理融入販賣的品項中。經過多次嘗試,以越南春捲皮包裹添加油蔥內餡的芋頭卷,以及內含大塊蝦仁和玉米粒的酥脆蝦餅,成為人人必點的小菜。

找到最符合當代客人的口味

羅文泉、羅勝雄和第二代的經營者其實沒有血緣關係,兄弟倆在將近三十年前從父親熟識的伯公手中接手這家店。兄弟倆從小在家裡麵攤幫忙,一回家書包放著就要開始洗碗,國中畢業後羅勝雄一直待在家裡的麵攤工作,羅文泉則是出外工作,當完兵先到台北學了一年浙江菜,而後又回嘉義開麵店。

對他們來說,廚藝不是問題,但是伯公身體不好,為了洗腎一周要跑三次醫院,無法完整傳授他們這家店的味道。一碗湯麵上桌,老客人們喝了一口湯便說,味道變了。「如果味道跑掉,客人也就跑掉了。」羅文泉和羅勝雄慢慢嘗試,盡可能還原當時喝到第二代的口味,但是深知最初的口味難以復刻。

「那個用木炭熬的的味道很傳統,喝起來真的、真的不一樣。」羅文泉回憶,第一代經營的年代,瓦斯尚未普及,小攤商為了省錢選擇用木炭生火熬湯,自然會和現在用瓦斯熬湯的口味有所不同。食材也會產生變化,過去以廚餘飼養豬隻,現在改以飼料餵食,豬肉的味道和口感也跟著改變。「我覺得我們的口味,是符合現在人的口感跟味道,才有辦法生存那麼久。」

客人喜歡,我們就做下去

訪問即將結束之際,羅文泉點開手機裡的通訊軟體,展示一個有兩百多位成員的群組,其中大多是來自外縣市的常客,他會將公休時間公告在群組,提供客人預留菜色,也避免客人特地造訪卻撲空。

群組是大哥幫忙建立的,羅文泉總說自己「讀無冊」(tha̍k-bô-tsheh),很多事情已經跟不上了,像是有客人建議他將店搬到其他租金更便宜的地方,但他自認老了、沒有衝勁,擔心到新的地方會做不起來;母親為了製作蝦餅和芋頭卷,雙手因過度使用而受傷,只好改為偶爾提供;店面的招牌以別具特色的斑駁樣貌為人所知,則是因為找不到可以重新繪製的看板師父,意外成為亮點,便維持現在的樣子。

羅文泉今年56歲,他不想勉強下一代接下經營的棒子,很可能在他耳順之年時這家經營百年的魯熟肉攤也會跟著畫下句點。在那之前,兄弟倆仍會忠實守在無名魯熟肉的攤位上,如同當年他們決定接手這座魯熟肉攤的原因,「既然客人喜歡這個味道,那我們就繼續做下去吧。」

羅古早味|嘉義市東區中山路190號,17:00-22:00,不定期公休。

|延伸閱讀|

購買 VERSE 雜誌


本文轉載自《VERSE》020封面故事「人生的無名小吃」,更多關於台灣無名小吃的故事請見雜誌。

➤ 訂閱實體雜誌請按此
➤ 單期購買請洽全國各大實體、網路書店

VERSE 深度探討當代文化趨勢,並提供關於音樂、閱讀、電影、飲食的文化觀點,對於當下發生事物提出系統性的詮釋與回應。

文字/陳湘瑾 攝影/Emma SY Wang 編輯/温伯學 核稿/高麗音
文字/陳湘瑾 攝影/Emma SY Wang 編輯/温伯學 核稿/高麗音
文字/陳湘瑾 攝影/Emma SY Wang 編輯/温伯學 核稿/高麗音
大亞能為明日鏈結大亞能為明日鏈結
  • 文字/陳湘瑾
  • 攝影/Emma SY Wang
  • 編輯/温伯學
  • 核稿/高麗音
陳湘瑾

陳湘瑾

畢業於台灣大學新聞所。寫文章、做podcast。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