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我們時代的文化媒體
0
0
民主與AI:如何對抗網路假訊息?

民主與AI:如何對抗網路假訊息?

2024-2025年,駐南韓、日本與台灣的法國文化處將聯合法國藝文推廣總署,舉辦一系列探討人工智慧及其對公民生活影響的活動。活動類型包括工作坊、論壇等,其中2024年11月9日預計將由法媒Usbek & Rica舉辦一場「為未來世代而設的法庭」之參與式辯論。系列活動期間並由該媒體陸續刊登報導主要的思想結晶。

2024年4月2日舉辦了第一場活動,從賴又豪(台灣)針對近期台灣總統大選的分析為出發點,以伴隨人工智慧而來的大量假訊息為題,期盼民主國家面對數位威權的影響力滲透,能讓公共領域變得更加堅韌。

台灣:一個典型案例?

今年一月,台灣總統大選為全球選舉年揭開了序幕,畢竟全球51%的人口將在今年內參加選舉投下選票。然而,全球選舉年也意味干預選舉、操弄輿論的事件將層出不窮。此外人工智慧的迅速發展也毫無意外地讓大量假訊息爆發。

事實上,生成式AI能利用軟體機器人更全面地使翻譯改善與自動化,讓假訊息攻擊排山倒海而來。在此同時,由於人工智慧的使用尚未普及,要偵測假訊息變得更加不易。一份由雅莉山德拉.奔薩蒙(Alexandra Bensamoun,法國)和其餘14位專家提報給法國總理的報告中強調,若拿來訓練人工智慧的資訊品質有問題,可能導致負向循環的產生。2024年1月,世界經濟論壇針對全球重大風險所提出的最新報告也將AI所導致的假訊息爆發,列為對人類最重大的威脅之一,排名甚至比氣候變遷更前面。相關威脅產生的跡象已經發生,例如對民主程序的更加不信任。阿德梁.八德芳(Adrien Basdevant,法國)便認為繼「後真相政治」,人類已經進入「後現實政治」的年代。

今年初,台灣總統大選曾經發生好幾起貨真價實的假訊息攻擊,其中包括一本關於民進黨卸任總統蔡英文生平的杜撰電子書《蔡英文密傳》,篇幅達三百多頁。根據賴又豪的說法,該書操弄誘導輿論的效果相當有限,因為:「作假虛構的部分相對容易被發現,書中的一些用詞遣字是中國的語法,在台灣不會有人這樣說話!另外在這次的事件當中,媒體界的態度正確,有先確認消息來源而不是立即擴散發布」。鑑此,儘管生成式AI工具大幅降低了假訊息攻擊的進入門檻,讓更大規模卻更便宜的輿論操作成為可能,但它們當前的「缺失」也減弱了其實質破壞力。

朴京信(Kyung Sin Park,南韓,音譯)也提到:「人工智慧生成的圖像,例如穿著白色羽絨衣的方濟各教宗,不僅沒能說服大眾輿論,還被拿來證實深偽技術的潛在負面影響」,此外他也指出要發動成功的假訊息攻擊,AI並不是必要的工具:「2016年,川普總統候選人對歐巴馬成功發動假訊息攻勢,其核心訊息非常有效地影射後者出生於肯亞」。不過隨著科技進步,人工智慧工具的確可能成為巨大威脅,讓假訊息更加難以辨識,賴又豪提出警告:「我研究的影音片段都有明顯的漏洞,然而相關科技飛快發展,我們必須趁還來得及盡快採取行動」。

然而究竟要採取什麼樣的行動才能對抗干預選舉、操弄輿論?賴又豪認為要抗衡人工智慧生成的假訊息,有四大策略軸心:「切斷生產、事實查核、限制擴散與數位媒體識讀。四項缺一不可,然而若要選最緊急的一項,應該是限制擴散」。而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倚賴社群媒體平台負起責任並扮演積極角色。2024年2月,二十幾個數位平台公司,包括谷歌、Meta、 OpenAI、微軟、亞馬遜、X和TikTok 便簽署了一份協議,同意阻止讓AI生成的虛假內容干預今年即將在全球各地舉行的選舉。不過要確保資訊的可靠度並減少假訊息的傳播,難道真的只能倚賴數位巨擘的善意自律?

賴又豪補充:「實際上內容和標籤管理都有其成本,況且社群平台之間的競爭激烈,每一家都在追著利潤跑。在我看來公權力的介入有其必要,可以利用法規鼓勵企業的合理作法,要求企業遵循官方所制定的行為準則」。

對此,哈夫.赫福胥(Rahaf Harfoush,法國)認為美國、加拿大與歐洲的最新研究顯示,想要進行事實查核、撥亂反正,似乎是徒勞無功的,唯有從源頭刪除傳播假訊息的帳號才是有效的做法。

嶄新的挑戰

當然,公權力的介入不該造成民眾在言論方面的自我審查,以至於危害到言論自由甚至是民主本身。矢入 郁子(Yairi Ikuko,日本)認為若政府沒有經過嚴謹的事實查核程序,就要求電信營運商將特定內容下架,將導致公民對政府的不信任加深。凡妮莎.努浩克(Vanessa Nurock)則認為,如果針對假訊息進行撥亂反正實務上不可行,那麼就更必須討論出一套規範並且將其推廣執行,同時避免掉入政治宣傳或意識形態這兩大傷害民主的陷阱之中。

南韓於2023年12月通過一條法令,試圖在選舉期間抗衡假訊息,然而朴京信也直言,受到該法令制裁的某些影片或許在不同的時空背景下,會被視為在野反對黨正當表達意見的媒介。他說:「在我看來,最重要的是加強公民的教育,使其有能力理解這些影像是在什麼政治脈絡下產出的。有時造成違法傷害的並不是影音圖像的文字(訊息真假),而是不正當的脈絡(是誰在向誰傳達意念?)」。這樣的觀點得到了佐倉統(Sakura Osamu,日本)的支持,並強調教育的對象不能忘了老年人!

雖說媒體識讀教育有其必要也有助於對抗假訊息,然而單單用教育卻無法抵禦民主當前所面對的資訊認知威脅。這是因為教育的推展需要投入相當時間與資源才能見效,恐怕緩不濟急也會將所有責任加諸於個別公民身上。

賴又豪提醒:「即便受過訓練,個別公民也沒有時間去查核無時無刻不間段的資訊轟炸!對抗假訊息的責任必須由公權力、民營企業與公民社會三方共同承擔。這樣的努力也必須借助各種法規及科技措施,並結合市場機制才能運作;唯有這樣共同努力才能讓民主擊敗數位威權」。林哲偉(台灣)做出總結:「威權體制對抗『協同性造假行為』(CIB,coordinated inauthentic behavior)是用壓迫言論自由的方式,身為民主國家一員,我們必須優先建立民主的工具以抗衡CIB,同時對抗任何對言論自由的壓迫」。

賴又豪 - 科技、民主與社會研究中心(DSET)海外研究員,執業律師(台灣)
阿德梁.八德芳(M. Adrien Basdevant– 數位既新興科技法執業律師(法國)
雅莉山德拉.奔薩蒙(Mme Alexandra Bensamoun – 巴黎-薩克雷大學私法與犯罪學教授,智慧財產權與數位法專家(法國)
哈夫.赫福胥(Mme Rahaf Harfoush) – 數位人類學家(法國)
矢入 郁子 (Mme Yairi Ikuko- 上智大學理工學部情報理工學系教授(日本)
林哲偉 - 科技、民主與社會研究中心(DSET)研究員(台灣)
凡妮莎.努浩克(Mme Vanessa Nurock) - 蔚藍海岸大學哲學系教授(法國)
佐倉統(Mr. Sakura Osamu - 東京大學大學院,情報學環,學際情報學府教授(日本)
朴京信 - 高麗大學法學院教授,Open Net協會創辦人與負責人(南韓)

本文轉載自法國媒體 Usbek & Rica|原文連結

➤ 訂閱實體雜誌請按此
➤ 單期購買請洽全國各大實體、網路書店

VERSE 深度探討當代文化趨勢,並提供關於音樂、閱讀、電影、飲食的文化觀點,對於當下發生事物提出系統性的詮釋與回應

文字/Cécile Renault(Usbek & Rica) 圖片/unsplash 編輯、核稿/高麗音
VERSE VOL. 25 那些難忘的牛排時刻VERSE VOL. 25 那些難忘的牛排時刻
  • 文字/Cécile Renault(Usbek & Rica)
  • 圖片/unsplash
  • 編輯、核稿/高麗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