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技術是如何對民主自由社會帶來威脅?——唐鳳&衛谷倫的《多元宇宙》
(編按)美國經濟學家衛谷倫(Glen Weyl)與前數位發展部部長唐鳳和著新書《多元宇宙》,英文版於4月全球上市,7月的「台灣獨家版本」則收錄更多台灣經驗,探討關於科技和社會未來的願景;本章節則聚焦討論資訊技術對與民主之間的關係——日益成熟的科技技術,究竟對民主社會有什麼危害和助益?
今日,對於科技和地緣政治的焦慮無處不在。然而,一場相較於強國間爭奪技術霸權的爭端更為根本的衝突正在發生,其影響更為深遠。更深入觀察,會看見科技和民主發展的道路漸行漸遠,日益增大的鴻溝將使它們走向對立,由此引發的爭鬥讓雙方都蒙受損失。
日益擴大的鴻溝
近十幾年來,AI 與區塊鏈是科技的主導趨勢。AI賦予了由上而下的集中控制權,區塊鏈則加速了個人主義的極端化與金融資本主義,二者都侵蝕了民主多元化的價值觀。因此,技術被視為對民主最大的威脅,以及作為外部專制主義者和想從內部顛覆民主者所持的有力工具,這也就不足為奇了。
曾經,民主是一場激進的實驗,它將單一城邦的治理規模擴大到遍及許多大陸,取代了封建制度,讓數百萬公民參與。時至今日,在世界上的大部分地區,民主卻成了維護僵化、過時、兩極化、停滯,以及日益失去正當性的政府,在絕望中持續努力的同義詞。這也是為什麼,對於現代技術專家蔑視民主、視它為進步的障礙,以及民主擁護者憂心科技進步帶來專制獨裁或內部崩潰的種種態度,我們不需要感到訝異。
在這本書中,我們希望能告訴讀者,這種悲劇性衝突是可以避免的。正確構想的科技和民主互相可以成為強力而自然的盟友。雖然這些論點在某些時候確實會引來些輕蔑的目光,這也其來有自,畢竟在過去十年裡,這兩者之間的分歧發展、衝突怨恨與不信任早已形成,未必能輕易弭平,卻也並非不可能化解。唯有充分承認二者的存在價值,接受這場衝突中來自雙方的合理關切和批評,我們才有機會看清楚根本的差異性,繼而尋求如何跨越這些差異。因此,讓我們先以寬宏的態度提出這些不滿,接受引起廣泛關注的批評(即使現有的證據並不完全支持這些批評)。讓我們試圖調和這些極端衝突的框架,開創一個提升民主技術雄心的機會。
技術對民主的威脅
過去十年的資訊技術以兩種相關但又相反的方式威脅著民主。正如戴倫.艾塞默魯(Daron Acemoglu) 和詹姆斯. 羅賓森(James Robinson)提出的著名論點:「自由民主社會」存在於社會崩潰和專制主義之間的「窄廊」中。從這兩方面來看,資訊技術正在不斷地使這條走廊變得更為窄小,擠壓自由社會的可能性。
一方面來看,技術(如社群媒體、密碼學和其他金融科技)正在打破社會結構,加劇兩極分化,侵蝕傳統規範並破壞執法力度。在技術的助力下,金融商業得以快速擴張其影響範圍,導致了它們對民主政體不負責任。我們將這些威脅稱為「反社會」。另一方面,技術(如機器學習、基礎模型、物聯網)的發展正在提高集中監視的能力,透過一小群工程師操控系統的能力,就可以為數十億公民和顧客塑造出社會生活的規則模式,進而限縮人們有意義地參與發展自己生活和社群的範圍。我們稱這樣的威脅為「集中化」。
這兩種威脅都打擊了民主的核心,正如阿列克西.德.托克維爾(Alexei de Tocqueville)在《民主在美國》(De la démocratie en Amérique)中強調的那樣,民主的繁榮有賴於深層且多樣化的、非市場性且分散式的社會與公民關係。
反社會威脅
讓我們先觀察這些來自最新技術的反社會威脅,在下列各方面產生的影響:社會、經濟、法律、政治與生存。
-SOCIETY 社會方面
越來越多證據指出,雖然社交平台的出現為那些從前在社會中被孤立的人(如在保守地區的性少數群體)提供了建立聯繫的強大平台,但放大到整體平均來看,這些平台反而加劇了社會孤立和排斥感。另外,資訊技術最持續的影響也許是擴大資料獲取的範圍,以及加速了資訊的傳播。這些行動也擴張到了民眾生活與私領域範疇,使越來越多的資料可以被公開取得。當然,這種透明度的原則可能會引發一系列的社會效應與公眾討論,但實際上處理和分析這些資料可用價值的權力早已落入資本的手中,這些企業有獲取資訊內容的特權,也有投資於大規模統計模型(即AI)的資本,而這些資料價值還可以再被繼續應用。此外,由於這些模型在獲得更多的訓練資料和資本支持下得到極大改善,因此,如果社會的核心參與者能夠獲得大量的數據和資本,他們往往會在所謂的「AI 競賽」中取得領先,這也給所有的社會帶來了壓力。種種因素相加,迫使社會為了競爭的需要而接受資訊權力集中的狀態,4 甚至走向監控,使前所未見的監控和對資訊的控制成為常態。
-ECONOMY 經濟方面
網際網路和日益流行的遠距工作模式,在地理、時間和多家雇主方面提供的彈性,為發展中國家的工作者或部分不適合傳統勞雇市場的人提供了更多機會。不過,廣泛觀察新模式的出現之後發現,現行的發展機制並沒有做好完全的準備,可提供支持的機構與制度條件並沒有隨之出現(如工會與勞動法規等)。如此看來,這雖然可以是共享創新模式中的潛在利益,卻也增加了許多已開發國家的工作場所與機會的不穩定性和風險,造成中產階級「空心化」。
-POLITICS 政治方面
極端化和偏激政黨的影響力,在許多先進民主國家中正逐步上升。雖然網路社交平台在社會中扮演的角色,早已是學術界十分重要的辯論與研究議題,但最近的調查報告中顯示,這些平台與工具遠遠未實現它們當初所承諾的內容,例如:幫助跨越差異分化的社會和政治紐帶,反過來還很可能助長了自2000 年以來持續上升的極端化,尤其是在美國。
-LAW 法律方面
過去幾十年來在金融創新的高速發展下,實際消費者的利益未必增加(減少風險、資本分配或信貸方面)。相反地,金融服務激增反而替金融體系帶來了更大的治理挑戰,甚至繞過了旨在緩解這些潛在傷害的現行監管制度。雖然住房融資的創新導致2008 年金融危機來臨,是部分最具影響力的例子,但最極端(雖然影響有限)的案例也許是最近圍繞數位「加密」資產和貨幣的活動。鑒於它們與現有監管制度不符,所以為投機、賭博、欺詐、逃避監管、納稅,以及其他反社會活動提供了普遍的機會。
-SURVIVAL 生存方面
人們越來越擔心該如何面對日益先進的大規模毀滅性技術,從環境破壞(如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喪失、海洋酸化),到更直接的武器發展(如錯位的AI 與生物武器等),社會認知和群體行動能力的碎片化相當危險。
集中化威脅
即使科技被認為正在破壞民主社會的凝聚力,也有越來越多人認同,如果為了加強政府的控制而將權力集中在一小部分私定決策者手中,對民主同樣會構成威脅。
-SOCIETY 社會方面
資訊科技最一致的效果,可能是擴大了資訊的可獲得性並加速了資訊的傳播。這顯著地侵蝕了私人生活的範疇,讓越來越多的資訊公開可見。儘管這種透明度在原則上可能帶來一系列的社會效應,但處理和理解這些資訊的能力日益集中在具有獲取資訊特權的公司和企業手中,他們同時擁有大量資本以投資於大型統計模型(即「AI」)來使這些數據可行。此外,由於這些模型在獲取更多數據和資本的支持下能大大提升性能,因此擁有龐大數據庫和資本的社會往往在所謂的「AI競賽」中處於領先地位,這對所有社會構成了壓力,迫使它們允許這種資訊權力的集中來保持競爭力。這些力量共同促使了前所未有的監控系統和訊息流的集中控制。
-LAW 法律方面
AI 最新的發展速度和變革衝擊了許多民主社會的核心權利,然而,掌控這些至關重要選擇的關鍵權力卻由少數背景相似的工程師把持。由此可知,大型AI 模型在「重新混製」內容的能力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迴避智慧財產權法律和其他創意活動保護措施,現行的隱私制度也不一定跟得上資訊爆炸性地擴散發展。不幸的是,反歧視法在處理黑箱AI 系統與隨之而來的潛在新興偏見和引導作用
等方面,並不是那麼合適。另一方面,有可能解決這些問題的工程師,往往都替追求利潤的公司或國防部門工作,他們的教育和人口背景特定且高度一致(通常是白人或亞洲人、男性、無神論者、受過高等教育等),這也挑戰了民主法律制度的核心原則,因為這些原則理應該代表廣大社會的意向才對。
-ECONOMY 經濟方面
越來越多的調查顯示,自1980 年代中期以來,AI 和相關資訊技術的廣泛趨勢,是取代而非補足人類勞動力(尤其是低教育程度的族群),這正是過去幾十年來資本(而非勞動)所得占比劇增的核心因素,從而導致先進國家的收入不平等加劇。伴隨著勞動占比的下降,市場力量、利潤率和產業集中度(不太一致地)在全球各地攀升,特別是那些最依賴資訊技術的國家和行業。
-POLITICS 政治方面
上述因素,都加強了專制政體和政治運動反對民主國家的力量。大規模監控、AI 和其他大規模資訊處理機制創造的工具平台與誘因手段,也讓政府更容易直接進行審查制度和社會控制。透過逐漸將經濟力量和社會控制的槓桿集中於一小部分(通常是企業)的巧妙手法、資本收入和市場力量的增加,以及工程師小團體日益增強的權力,使得威權主義政體更容易在需要時操縱或奪取經濟和社會的制高點。
此外,這兩種威脅相互交錯:專制政體越來越善於利用社群媒體和虛擬通貨的「混亂」,在民主國家撒下種子製造分裂和衝突。集中化社交平台利用AI 極大化用戶對服務的熱度,往往造成爭議資訊和意見分群,導致了離心傾向。然而,即使在這兩種威脅並未積極互補,並且在意識形態多方面衝突的情況下,這兩股力量都對民主社會施加了壓力,並破壞了人們對民主的信心。這種不信任的發展,讓現在許多先進民主世界的信任指數已經降至有史以來的最低點。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多元宇宙: 協作技術與民主的未來 》
出版|堡壘文化
作者|衛谷倫、唐鳳
二十一世紀初期,科技讓人們對社會與民主的進步充滿信心。
網際網路、數位平臺的興起,讓人期待更流動、更多元、更自由的公共空間。
曾幾何時,人們卻開始懷疑這一切根本是不切實際的幻想。
各大社群平台在演算法的利益操作下,
日益淪為封閉的同溫層與注意力的消費空間。
人們甚至懷疑,網路根本已經成為資本家的牟利工具,
以及獨裁者的監控手段。
網路到底是人類社會、民主政治的威脅還是希望?
在衛谷倫、唐鳳的思維激盪之下,誕生了扭轉民主與技術關係的全新方案──「多元宇宙」(Plurality)。
➤ 訂閱實體雜誌請按此
➤ 單期購買請洽全國各大實體、網路書店
VERSE 深度探討當代文化趨勢,並提供關於音樂、閱讀、電影、飲食的文化觀點,對於當下發生事物提出系統性的詮釋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