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我們時代的文化媒體
0
0
【專訪】東京人氣咖啡廳「from afar」台灣人開的!如何以餐飲選物店改造老城區?

【專訪】東京人氣咖啡廳「from afar」台灣人開的!如何以餐飲選物店改造老城區?

2015年,來自台灣的毛宣惠與朋友在日本創業,成立一間以「改造城鎮」為初衷的公司light source,鎖定東京藏前、下町一帶,八年來開了八間不同主題的商店,從咖啡、甜點、烘焙到服飾選物店,以多元店型改變人們對東京老城區的印象。

位於日本淺草寺附近的日式復古咖啡館「from afar」,或許是東京藏前一帶最早的複合式咖啡選物店,也是來自台灣的經營人毛宣惠最初的創業原點。

「八年前,這裡還只是一間倉庫。」2015年,毛宣惠在日本讀完大學後決定佇留東京,與幾個朋友合開一間店,「本來我們想開一家guest house,後來才發現空間需求很大、需要太多錢了,就先租下一間倉庫,簡單賣個咖啡、甜點,還有一些雜物。」她口中說的「雜物」真的是最雜的那種—例如一些舊郵票、礦石水晶,或是多年搜集而來的古道具與古著等;甚至,還有一些路上撿來的、身世不明的小物。

毛宣惠自嘲,朋友常說她愛撿些「像垃圾的東西」回家,可能是街上的一片落葉、一朵蒲公英,或是在櫻花季的時候去公園撿一包櫻花瓣回家⋯⋯但她總能在不起眼的事物上,發現美的潛力,例如將花草曬乾後捆成花束,就能陳列在店內檯面成為商品。

一間倉庫咖啡館,因為她與眾不同的蒐藏,而被賦予了風格與靈魂。

light source創辦人是來自台灣的毛宣惠。light source創辦人是來自台灣的毛宣惠。

大學主修攝影的她開始在Instagram經營專頁,以底片記錄店裡的空間與物件,出眾的美感讓咖啡館在社群日漸成名,先是登上不少日本雜誌版面,後來又從日本紅回台灣,目前追蹤者達六萬人。

什麼都賣什麼都不奇怪的倉庫,也開枝散葉,八年誕生出八間不同主題的專門店,從咖啡館、甜點店、烘焙坊、道具屋到服飾店等,成為「東東京」(東京都東側地區)最知名的多元店品牌之一。

提早布局即將崛起的「東東京」

成立公司light source後,毛宣惠與夥伴自許,這是一間「改造城鎮的公司」,鎖定的正是東京台東區的藏前、下町一帶。

台東區曾是江戶時期東京最繁榮的街區,也是傳統文化重鎮,擁有東京最古老的寺廟淺草寺。隨著時代變遷,現今商業機能逐漸沒落,以鞋廠、皮革製品、玩具等傳統產業為主,且面臨人口高齡化的問題。

十年前毛宣惠就觀察到,台東區相較於澀谷,租金雖然低廉許多,但人潮也相對稀薄,因此鮮少有年輕人會前來開店,全區看不到幾間咖啡店。此外,這一區早期多為工廠,許多大樓的1樓都是做倉庫使用,租客不好整理,是另一個隱性的創業阻力。但她把這片藍海市場視為機會,加上不少日本國內情報誌也預言,「東東京」將在日後崛起,她與朋友決定提早布局,從第一間倉庫起家,開始研究、製作甜點與烘焙,陸續開拓不同類型的風格商店。

from afar是東京淺草寺周邊,最知名的風格咖啡館之一。

幸運的是,團隊開店一年內即嶄露頭角。2015年,日本使用Instagram的風氣尚不興盛,第一間咖啡館「from afar倉庫01(今from afar)」迅速在社群上獲得關注;另一方面,東東京熱潮開始發酵,包括晴空塔(TOKYO SKYTREE)正式營運;美國舊金山的藍瓶咖啡(BLUE BOTTLE Coffee)也在東東京清澄白河一帶開設日本一號店。

以「多元店」在台東區開創版圖

2017年開始,light source以一年一間新店的速度在台東區展店,先是外帶甜點店的「菓子屋シノノメ」,接著是咖啡館「喫茶半月」,然後是以茶為核心的咖啡館「茶室 小雨」。以及生活用品店「道具屋nobori」與服飾店「文月」。

毛宣惠透露,團隊擴店的模式,是善用台東區的小倉庫空間,「先試試水溫,在一個小坪數空間試試看,生意好再搬家擴大規模。」由於旗下店家半數的客群是受到網路社群推播、專程前往的客人,也因此搬遷店面影響並不大。

此外,團隊展店的邏輯也是以地方需求為優先,「因為自己就是地方的居民,我們常會互相討論,如果出現一個新的空間,會希望它能做些什麼?」重複的商品、同類型的分店就不必了,這樣的決策前提,也讓其商業版圖走向「多元店」路線。

light source現為東京最知名的多元店品牌之一,光是旗下一間「菓子屋シノノメ」就創下月營業額千萬日幣佳績。light source現為東京最知名的多元店品牌之一,光是旗下一間「菓子屋シノノメ」就創下月營業額千萬日幣佳績。

主打各種生活用品的「道具屋nobori」。主打各種生活用品的「道具屋nobori」。

然而,即便每間店的主題、內容不同,毛宣惠仍藉由空間的裝潢、陳列,形塑多元店的風格一致性。

走進from afar,映入眼簾的是深色低調的木製家具,咖啡館的角落則藏有各樣日式老物,從牆上的日本鹿雕刻,到日式屏風改造而成的咖啡吧台,暗示了復古的痕跡。黃昏的日光穿透窗框與長廊,熠熠生輝。

「很多日本人會告訴我們,在這裡會找到奶奶家會有的東西。」毛宣惠說,日本人的住家普遍空間狹小,多數人也不喜歡邀請別人到自己家,因此她希望,「在這個空間裡,創造一個老家的氛圍。讓來訪的人願意安心地待著。」

不會的事情,開始去做就會了

但一間成功的店鋪,不能只靠風格取勝。飲食則是空間之外,另一個留住客人的理由。

美感重視個人的創意與靈感,食物講究的卻是手工與知識。毛宣惠說,每一次的展店,無論咖啡、甜點或是烘焙,她會給自己半年的時間學習基礎技術,「在這段期間,除了睡覺,就是一直學、一直做,直到自己吃了滿意為止。」其中,她的甜點更做出口碑,2017年創立的「菓子屋シノノメ」現在已是月營業千萬的東京排隊名店。

她說,甜點是攝影與蒐集老物之外,她最大的興趣與療癒,「我覺得做甜點跟拍照很像,一個人在烘焙房,就像是在密閉的暗室,看蛋糕、相片,緩緩地顯影出來。」

正因每回新的創業計畫都是從零開始,light source也很樂於聘雇零經驗的員工一起從做中學,即便是40、50歲以上的學徒也照樣歡迎,「因為在這裡,大家都有來學習技能的成分,工作起來也會特別認真。」light source更鼓勵員工在公司內「微型創業」,藉由空下來的倉庫,實驗員工提出的創新點子,讓他們嘗試擔任領導人。

「在咖啡店、甜點店工作的人,往往期待著自己有一天能獨立開店。那乾脆讓大家使用公司的資源去做看看。」一來,可能拓展出公司的新業態,二來,也能留住人才。近期,有一位家鄉來自金澤的員工有意返鄉工作,便在公司的支持下進軍金澤展店。

light source多元展店,並不只靠風格取勝。系列店的咖啡選豆都是自家烘豆。圖為「半月珈琲焙煎所」。

毛宣惠說,日本有句諺語是:「不會的事情,開始去做就會了。」或許正是她創業之路最好的註解。

從一間座落在東京老城區的倉庫咖啡館起步,毛宣惠憑藉獨特的美感與手藝,在東東京築起她的風格天地—更多意想不到的點子,將在她與她的實驗倉庫中,持續孵化誕生。

購買 VERSE 雜誌

本文轉載自《VERSE》021封面故事「日本,嶄新的文化創意正發生」,更多關於日本的文化、時尚、旅遊、餐飲與生活產業的故事請見雜誌。

➤ 訂閱實體雜誌請按此
➤ 單期購買請洽全國各大實體、網路書店

VERSE 深度探討當代文化趨勢,並提供關於音樂、閱讀、電影、飲食的文化觀點,對於當下發生事物提出系統性的詮釋與回應。

文字/章凱閎 圖片/light source Co. 提供 編輯/梁雯晶 核稿/高麗音
VERSE VOL. 23 台灣當代時尚文化考VERSE VOL. 23 台灣當代時尚文化考
  • 文字/章凱閎
  • 圖片/light source Co. 提供
  • 編輯/梁雯晶
  • 核稿/高麗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