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我們時代的文化媒體
0
0
當米其林指南登陸台灣:必比登是美食桂冠,還是小吃的死亡之吻?

當米其林指南登陸台灣:必比登是美食桂冠,還是小吃的死亡之吻?

當地方小吃遇上國際餐飲評鑑,究竟是揚眉吐氣的助力,還是加速其消失的阻力?


三重大台北豬腸冬粉。(攝影/蔡傑曦)

「米其林指南」登台第六年,「必比登推介」榜上的小吃卻遠比高檔的星級餐廳更受矚目。當地方小吃遇上國際餐飲評鑑,究竟是揚眉吐氣的助力,還是加速其消失的阻力?

每年「米其林指南」公布,台灣人的情緒就會沸騰。但耐人尋味的是,討論度最高的,或許不是哪一間高級餐廳摘下米其林星星,而是「必比登推介」(Bib Gourmand)的小吃清單。

必比登推介一般被視為平價版的米其林指南。米其林祕密客在各地評比高級餐館的同時,也在尋找道地、高水準的街頭小食或路邊攤——而在台灣這座小吃的寶島上,外人要來對我們引以為傲的小吃品頭論足,那肯定是以最嚴格的標準伺候。

2018年米其林指南來台,至今第六年,足跡也從台北一路擴至台中、台南、高雄,但台灣人對必比登小吃的情愫,卻也越複雜。

愛店雀屏中選,有人以此證明自己的舌頭有國際水準(或說,米其林祕密客沒看走眼);不愛的店上榜,則會有人嗤之以鼻,或是開酸「那是給觀光客吃的」;至於未見榜的小吃,有人會替愛店抱屈,在社群上分享遺珠。更多人是深怕私藏的名單被曝光,反倒感激米其林「手下留情」。

但若要說,誰對必比登推介又愛又恨,反應兩極?那絕對是小吃店家本身了。

延伸閱讀:【VERSE VOL. 20】歡迎光臨,人生的無名小吃攤

雲林虎尾大胖麵店。(攝影/Emma SY Wang)

一個很奇特的現象是,明明登上國際美食指南,算得上是台灣之光,有的小吃店大方在門口貼出官方認證;有的店家卻在獲獎後,直接閉店一周「避風頭」,甚至更極端的:遷店換址、移除自家的Google地標等。

到底是什麼原因,令這些台灣小吃對必比登推介避之唯恐不及?

米其林的死亡之吻

其實,不單是在台灣,香港也有不少小吃店對米其林指南反感,原因便是:房東會瘋狂加租。

2012年,米其林指南登陸港澳,「好旺角麵家」總店一獲必比登推介,被業主漲租五成,導致閉店結業;同年「添好運點心專門店」也被迫由街鋪遷入商場。不少小吃名坊直言,「成也米芝蓮(港譯),敗也米芝蓮」,也難怪米其林在香港會有「平民美食死亡之吻」的稱號。

小吃是以量制價的小本生意。在香港,壓垮一家店的是租金,在台灣,「查稅」則是原因之一。

根據國內現行法規,當商家每月營業額達20萬元以上就必須開立統一發票(未達者,仍需繳納1%營業稅及綜合所得稅)。即便小吃屬於「營業性質特殊」業態,超過20萬元門檻也未必要開立發票,但若經營規模夠大,國稅局仍會「駐徵」(註)稽查,判定是否應開發票。

然而,誰是國稅局率先稽查的對象?南區國稅局官員就曾說:「我們會針對必比登推介,優先調查。」

涼州街無名涼麵。(攝影/蔡傑曦)

做得好,反倒被懲罰?

台北一間米粉湯名店老闆娘吐露心聲,店家明明已有國稅局核定的免用統一發票資格,但一入選米其林等飲食評鑑,或有媒體報導、網紅推薦,「看你有網路聲量,國稅局就要來刁難」,而且抓的是短暫爆紅的時刻,而非日常經營的狀態,「得獎變懲罰啊,真的是這種感覺。」

她也說,一碗米粉湯賣50元,背後是她每天清晨2點去市場挑溫體豬內臟、大骨,當日久熬而成的湯頭;連米粉也是向米廠客製化的原料,「但還是有客人嫌貴。」相較之下,別家一碗粉湯賣25元,利潤還比她好,最後被規定要開發票、漲價被客人罵的是她,相對剝奪感令她內心過不去。


雲林虎尾大胖麵店。(攝影/Emma SY Wang)

除了稅之外,一夕湧入的觀光人潮也讓很多小吃店頭疼。

台南一間必比登小吃老闆一談起這話題,立刻指著牆上張貼的規定:禁帶外食、每人低消OOO,「這些全是外地客來之後的事。」他曾遇過八位客人拎一袋外食,只叫一碗小吃,拿八支湯匙、八副筷具,霸占位子,連老客人都看不下去:「你是咧呷飽未?」

因此他打從心底不想做觀光客生意,「他們一年來一次,搞不好一輩子只吃一次,不是你長久經營的基本盤。」但必比登等美食評鑑並非採報名制,「它如果要選你,想躲也躲不掉。」

開發票是永續經營必經之路

但飲食作家陳靜宜提出不同觀點,店家因名氣衍生的各種現象,必比登頂多算是引線,並非實因。租金隨人氣調漲,這是每個產業都面臨的困境,倚賴政府把關或提出配套措施,但稅金方面,名店的人潮、獲利遠比一般小吃更大,取之社會,也該用之社會,「有能力收錢,就有能力開發票。」

更重要的是,陳靜宜認為,小吃名店開發票後,經營也不必再綁手綁腳,能發展自己的品牌,走向更大的規模,「這是轉型的必經之路。」

只是現實是,很多小吃老店深知經營艱辛,不想傳子、不想轉型,更不想改變,寧願自己跟著時代凋零。

東菜市場阿嬤古早味の冰。(攝影/Emma SY Wang)

讓小吃的生命延續

紛爭之外,陳靜宜也認為,必比登對於台灣小吃有正面影響。她曾見過,有店家本來要收掉,入選必比登之後,「或許是顧及面子,總不能在鄉親前漏氣,就更努力做下去。」如今該店已重整士氣,開設分店。

很多人說,必比登推介是觀光指南,卻忽略本地客人也從中受惠。它鼓勵用心做菜的店家、促進好的消費選擇,便會創造更好的飲食環境——更多餐聽願意購買新鮮的本地食材,回饋產地的農人,形成正向循環,「它(米其林)會緩慢地改變台灣小吃的生命。」

台灣是一座小吃匯聚的寶島,做小吃的人多、嘗小吃的人更多,找到規範與彈性,獲利與社會責任的平衡點,才可能讓這一份台灣人的驕傲與品味繼續飄香。

註:國稅局派員到訪小吃攤,在平日與周末計算店家的人流、翻桌率,以推估每月營業額,查核與其申報的營業額是否一致。

|延伸閱讀|

購買 VERSE 雜誌

本文轉載自《VERSE》020封面故事「人生的無名小吃」,更多關於台灣無名小吃的故事請見雜誌。

➤ 訂閱實體雜誌請按此
➤ 單期購買請洽全國各大實體、網路書店

VERSE 深度探討當代文化趨勢,並提供關於音樂、閱讀、電影、飲食的文化觀點,對於當下發生事物提出系統性的詮釋與回應。

文字/章凱閎 攝影/林靜怡、蔡傑曦、Emma SY Wang 編輯/高麗音 核稿/高麗音
文字/章凱閎 攝影/林靜怡、蔡傑曦、Emma SY Wang 編輯/高麗音 核稿/高麗音
文字/章凱閎 攝影/林靜怡、蔡傑曦、Emma SY Wang 編輯/高麗音 核稿/高麗音
文字/章凱閎 攝影/林靜怡、蔡傑曦、Emma SY Wang 編輯/高麗音 核稿/高麗音
文字/章凱閎 攝影/林靜怡、蔡傑曦、Emma SY Wang 編輯/高麗音 核稿/高麗音
大亞能為明日鏈結大亞能為明日鏈結
  • 文字/章凱閎
  • 攝影/林靜怡、蔡傑曦、Emma SY Wang
  • 編輯/高麗音
  • 核稿/高麗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