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我們時代的文化媒體
0
0
讓夢想實現的驛站:One-Forty用教育為移工開啟新未來

vol.27 封面故事〈和移工做朋友〉

讓夢想實現的驛站:One-Forty用教育為移工開啟新未來

四十分之一,是東南亞移工在台人口比例,非營利組織「One-Forty」以此為名,提醒自己永遠都要以移工本位思考。他們是全台唯一提供免費多元課程協助移工進修的教育文化協會,創辦人陳凱翔與團隊夥伴們所關心的,不只是移工的現況,這裡所提供的任何資源與協助,都是為了讓移工這段在台打拚的青春旅程,能夠更有價值。

出身印尼的Keyla,20歲就來台灣從事居家看護,在雇主家先後照顧一對老夫妻。她的夢想是回鄉開一家麵包店,如此可以在一早送完孩子上學後在家做生意,等孩子放學、先生下班後,再一起晚餐。

來自泰國的Thanawat在桃園的鋁工廠做廠工,從作業員升遷至稽查員。他熱愛攝影,經常在放假時拍攝台灣的老街廟宇。他希望某天回去家鄉蘇可泰府時,能用存下的錢開間雜貨店、種塊小田,過上自給自足的生活。

同樣來自印尼的Etty,高中畢業就前往香港工作,之後回國結婚,又在離婚後輾轉至新加坡,最後來到台灣。她原本擔任看護,卻被雇主變相要求為工廠煮飯,整整一年沒有休假,所幸後來遇到友善的新雇主——一位在日治時期擔任教師的老奶奶,兩人的共同興趣是看書。Etty是個文青,她為媒體供稿移工議題文章,其短篇小說〈紅色〉更獲得第四屆「移民工文學獎」青少年評審推薦獎,她希望能在家鄉設立「寫作與英語補習班」,透過教育和文字的力量,改善家鄉孩童的生活。

這些,都是來自One-Forty官網上的真實故事。

在台灣,每40人中就有一位是來自東南亞國家的移工,他們離鄉背井,只為改善家中生計,當中許多人早已為人父母,卻無法陪伴孩子。出身經濟弱勢的他們,人生首次搭飛機出國,可能就是為了當移工掙錢。

這一切都是為了夢想,是夢想支撐著移工,使他們將生命裡最青春的歲月拿出來交換。

「我有時看著身邊的移工朋友,會試著想像,二十幾歲的我,是否有相同的覺悟,把自己丟到一個人生地不熟、語言不通的環境下賺錢養家?」One-Forty創辦人陳凱翔說道,「我似乎沒有相同的勇氣。我從他們身上學到勇敢、堅強。」

One-Forty辦公室不同角落,陳列著許多他們所舉辦的移民工文化交流活動紀錄。One-Forty辦公室不同角落,陳列著許多他們所舉辦的移民工文化交流活動紀錄。

仿若是回應這份情感,陳凱翔與團隊夥伴在2015年成立「One-Forty」,這是一個非政府組織(NGO/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暨非營利組織(NPO /Nonprofit Organization),旨在促進台灣社會與移工進行文化交流,更是全台唯一為東南亞移工設計多元課程進修的NGO,提供中文、理財、電腦、商學經營等實體暨線上課程,還有攝影、故事、藝術創作等不定期工作坊,全程免費。

這個以移工為主體的學習社群被稱作「移工人生學校」,迄今已陪伴近四千名畢業學員,線上學習平台使用者更高達73000人。

自1989年政府啟動「外籍勞動法」以來,東南亞移工已成為台灣不可或缺的重要勞動力,隨著時代變遷,移工需求從單純的底層勞力逐漸轉變為留才久用,從僱傭關係到國民外交,友善移工議題實則是一種全球性的倡議——我們如何與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共處?

陳凱翔說,台灣存在許多幫助移工的組織,有的專注於勞權或法律支援,有的進行緊急救援,「而我們則是側重在技能發展與教育培訓,以及反轉社會大眾對NGO的想像。」

連結與羈絆

一切都從十年前一個名為「移工商學院」的計畫開始說起。

當時「Social Enterprise」(社會企業)一詞剛進入大眾視野,商學院出身的陳凱翔,不像同儕以金融或行銷領域為目標,他深受《無國界醫生的世界》和《藍毛衣》二本書啟發,對NGO、影響力創投及企業共益產生憧憬,從而投身國際志工,深入弱勢地區第一線。

在一次印度貧民窟孩童安置計畫中,陳凱翔深刻體會到NGO的力量,眾人分工明確,奉獻專業,那次經驗讓他確立志向。之後前往菲律賓長駐近五個月,認識許多當地朋友,得知諸多友人的親友也正在台灣工作。回台後,他開始聯繫這些移工,想了解他們在台灣的生活是什麼樣子。

陳凱翔以志工身分參與移工社群,逐步融入他們的生活圈,也在某個印尼同鄉會擔任中文志工老師。越發熟識後,移工們開始向他分享工作與生活上的困境,他注意到,在台移工其實都很希望把中文學好,例如看護就能在照顧長者時,更明白長輩的需求。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都始於連結。」陳凱翔發覺,自己認識的這些朋友,與大眾刻板印象下的移工群像截然不同。他回憶道,過去年少時常在通勤途中遇到移工,但從未互動,心底也莫來由地抱持刻板印象,直到真正認識他們後,他發現許多移工都擁有優秀才藝,如攝影、烹飪和音樂等。彼此間的共鳴,使他想為移工做些什麼。

為你開的課

在One-Forty成立前,陳凱翔構思過許多計畫,包括開設餐車販售東南亞道地美食,或是針對移工的國際郵寄服務,但皆未果。某次跨年前夕的中文課上,他邀請學員畫出未來的夢想,許多人都希望回鄉開間小店,原來對很多離鄉多年的移工來說,擁有一間屬於自己的店鋪是多麼真切、踏實的願望。陳凱翔突然興起個念頭——何不把過去商學院專業所學拿出來分享?

一個名為「移工商學院」的周末課程計畫就此萌芽,最初,團隊成員僅有六位假日志工,集結在職銀行專員、策展人、攝影師和學生,陳凱翔與夥伴花了幾個月時間,規劃出一學期三個月、八堂課的課程,更自掏腰包請人翻譯教材。

「我們在台北車站發傳單,當時團隊都不會講東南亞語言,就是一群台灣人對著移工發傳單,然後一直被打槍——怎麼可能有這種教你開店做生意的課,還是免費的!一聽就覺得是詐騙。」陳凱翔苦笑,他深怕最終沒有半個人來。

所以他永遠記得開學日那天,2015年7月5號禮拜天,大夥約好在台北車站的黑白格大廳集合,再帶隊前往事先預租的教室。當天有25位移工朋友現身,他們都願意相信,這個全是台灣人、也都是陌生人的團隊所辦的課。

移工商學院在移工生活圈中迅速傳開,受到廣泛好評。第一期結業時,陳凱翔就成立One-Forty,因為他不希望整件事只是一次短暫煙火。陳凱翔表示,社會服務最怕就是淪為一廂情願,實則對現況改善一點幫助都沒有,「然而從學員的回饋,我們可以很深刻地感受到,這些課程對他們是很有幫助的,One-Forty也藉由深入訪談學員,理解需求,從而做出課綱的設計或修正。」

因此One-Forty在首年便開發出更多課程,除了用理財的角度拓展實用度,更加入最多人期待的中文課,且為了顧及遍布全台數以萬計的移工族群,僅在台北設有據點的One-Forty也推出線上課程,吸引更多地方的移工參與。

讓台灣成為一個能讓夢想實現的地方

除了面向大眾,One-Forty也致力社會企業的共益性,與銀行、醫院、觀光景點、電信業等單位共同改善移工友善流程,近期與全家便利商店的合作更是新的里程碑,讓台灣人最熟悉、隨處可見的便利商店,成為友善移工的第三生活空間。

即將迎來十周年的One-Forty,自始至終皆以移工本位的思考模式經營著,團隊成員專注兩大層面:一是拉長時間軸線的教育培訓系統,甚至延伸至移工來台前和離台後;其二則是讓移工議題更貼近大眾生活,其核心在於「認識」,而非只把移工視為廉價勞動力,更不該去脈絡化地要求他們「入境隨俗」,無視他們原有的宗教或飲食禁忌,因此,One-Forty規劃了許多文化交流活動,從廚房派對、街區旅行走讀,甚至舉辦移工攝影展與音樂祭。

「我們知道許多隔閡與偏見,不會只靠幾場講座、幾次美食分享或走讀就能消弭,但是這世界上很多的改變,就是得靠這些小小的累積。」陳凱翔說。

從商學院畢業的陳凱翔,在一次印度貧民窟安置計劃中,體會到NGO的力量,確定志向決定創辦One-Forty。從商學院畢業的陳凱翔,在一次印度貧民窟安置計劃中,體會到NGO的力量,確定志向決定創辦One-Forty。

這些年,One-Forty經常前往國外田調,甚至去拜訪許多移工人生學校的畢業生,「當我們將這段移工的跨國職涯旅程拉長來看,就知道這其實是串連了兩個國家的國民外交。」陳凱翔分享,有些回鄉的移工,在經濟獲得改善後,甚至鼓勵下一代來台灣念書、進修,這就是一個良善的循環。

每年都有將近十萬名移工來到台灣這座島,相對的,也有近十萬名移工歸國回鄉,陳凱翔由衷希望,One-Forty與移工人生學校的存在,就是讓移工朋友們知道,除了掙錢,台灣還能給予他們更多收穫,這座讓他們用上青春年華度過的島嶼,能夠支持他們圓人生的夢。

購買 VERSE 雜誌

本文整理自《VERSE》027 「跟移工做朋友」,更多關於移民工在台灣的故事請見雜誌。
購書連結:誠品博客來

➤ 訂閱實體雜誌請按此
➤ 單期購買請洽全國各大實體、網路書店

VERSE 深度探討當代文化趨勢,並提供關於音樂、閱讀、電影、飲食的文化觀點,對於當下發生事物提出系統性的詮釋與回應。

文字/郭璈 攝影/韓承燁 編輯/DOMINIQUE CHIANG
VERSE VOL. 27 和移工做朋友VERSE VOL. 27 和移工做朋友
  • 文字/郭璈
  • 攝影/韓承燁
  • 編輯/DOMINIQUE CHIAN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