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我們時代的文化媒體
2025春季年會 0
2025春季年會 0
台東新地標!江賢二藝術園區盛大開幕——山海間的藝術殿堂,融合自然與建築的文化饗宴

台東新地標!江賢二藝術園區盛大開幕——山海間的藝術殿堂,融合自然與建築的文化饗宴

靜謐的太平洋岸邊,一座融合「自然、藝術、建築」三位一體的藝術聖地已然綻放。江賢二藝術園區由江賢二與建築師林友寒共同設計、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嚴長壽擔任館長,是少見的由在世藝術家親力親為打造的美術館。

依山傍海,83歲藝術家江賢二的夢想終於成真!台東金樽「江賢二藝術園區」3月15日開幕,這不只是一座美術館,而是藝術家傾注一生積蓄與心血的禮物。在太平洋的懷抱中,走進這片園區,彷彿走進江賢二的內心世界——充滿音樂、色彩與自由的靈魂。這裡,每一道光影、每一處轉角都訴說著藝術家與大自然的深情對話,邀請你一同感受台東如何給予他「第二個藝術生命」。

靜池與信義館(第一展覽廳)外景 。照片提供/江賢二藝術文化基金會靜池與信義館(第一展覽廳)外景 。照片提供/江賢二藝術文化基金會

自然與建築的完美融合

園區的每一處設計都體現了江賢二的美學理念。年過八旬的江賢二至今仍每天創作,這片土地承載著他移居台東十餘年的創作歷程。訪客可在眺望太平洋的「德布西咖啡」或「靜池」旁,感受啟發江賢二創作的自然元素。

林友寒建築師遵循江賢二的理念,讓園區充分展現大自然之美。五棟建築物以小量體依山勢融入環境,主要採用清水模混凝土,每棟建築都引進自然天光。「恭源接待中心」和「承翰館」的屋頂使用江賢二偏愛的耐候鋼,隨時間呈現深邃紅棕色。這些建築以江賢二雕塑作品〈13.5坪〉為原型,也成為園區標識的靈感來源。

延伸閱讀:盤點7間「全台最新美術館」!勤美術館、江賢二藝術園區、 臺中綠美圖⋯藝術迷不容錯過

承翰館(第三展廳)。照片提供/江賢二藝術文化基金會承翰館(第三展廳)。照片提供/江賢二藝術文化基金會

嚴長壽導覽。照片提供/江賢二藝術文化基金會嚴長壽導覽。照片提供/江賢二藝術文化基金會

國際視野下的藝術對話

南條史生先生十年前首次造訪江賢二畫室,對台東的南島風情和緩慢時間感留下深刻印象。開幕大展《光、美與淨化》(3/15-9/28)以「追尋自由」、「音樂與自然」、「精神性與希望」為核心,呼應江賢二創作中最重要的元素——光,帶領觀眾體驗藝術家不同生命階段的心境流轉。

南條先生認為,園區開啟了一個「歷史的起點」,訪客的參與將與園區共同寫下新的歷史篇章。

由左至右-林友寒、嚴長壽、江賢二、南條史生、紀嘉華。照片提供/江賢二藝術文化基金會由左至右-林友寒、嚴長壽、江賢二、南條史生、紀嘉華。照片提供/江賢二藝術文化基金會

藝術家的夢想與奉獻

江賢二早在1980年代於紐約長島擁有畫室時,就萌生了開放私人空間分享藝術的想法。2008年定居台東後,在自然滋養下,這個夢想逐漸甦醒。他與嚴長壽相識後,兩人共同致力於為花東打造國際級文化地標。

在妻子范香蘭的全力支持下,江賢二夫婦「傾其所有」捐出一生積蓄購得的土地及賣畫所得,加上許多企業家的善款,使原本的鐵皮屋畫室蛻變為今日的藝術園區。

「讓每一個小朋友從小接觸藝術,台灣下一代的美學涵養一定可以不一樣。」江賢二表示,園區的建立是他作為藝術家對社會的貢獻,希望能與大眾分享這份美好。

由周裕穎設計的服務人員制服。照片提供/江賢二藝術文化基金會由周裕穎設計的服務人員制服。照片提供/江賢二藝術文化基金會

關於江賢二

江賢二1942年出生於台中,15歲立志成為藝術家。師大藝術系畢業後赴法國巴黎學習,後轉往美國,旅居紐約三十年。早期作品呈現灰黑色調,反映生活的苦澀;40歲畫出〈巴黎聖母院〉後,他才確信自己有資格成為畫家。

1998年返台後完成多部代表作;2008年遷居台東,受大自然啟發創作出截然不同且繽紛的系列作品。古典音樂對江賢二的藝術有深遠影響,他從馬勒、荀白克、巴哈、德布西等音樂家作品中汲取靈感。

江賢二常說:「台東給了我第二個藝術生命!」台東的自然環境使他的畫風從晦暗濃稠轉為明亮奔放,近年在創作上更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自由。他希望將這片土地帶給他的生命力與靈感,分享給更多人。

明門廣場與江賢二雕塑作品Paul & Henry。照片提供/江賢二藝術文化基金會明門廣場與江賢二雕塑作品Paul & Henry。照片提供/江賢二藝術文化基金會


江賢二藝術園區

地點:台東縣東河鄉金樽132-2號
開放時間:週三至週一 10:00-17:00(週二休園,最後入園16:30)
開幕展:「光、美與淨化」展期:3/15-9/28
入園方式:為了讓每一位來客都能從容、安靜地體驗,採預約入園制
預約購票:藝術園區官網 www.paulchiangartcenter.org

➤ 訂閱實體雜誌請按此
➤ 單期購買請洽全國各大實體、網路書店

VERSE 深度探討當代文化趨勢,並提供關於音樂、閱讀、電影、飲食的文化觀點,對於當下發生事物提出系統性的詮釋與回應


文字/編輯部 圖片/江賢二藝術文化基金會 提供
VERSE VOL. 28 愛上花蓮的20個理由VERSE VOL. 28 愛上花蓮的20個理由
  • 文字/編輯部
  • 圖片/江賢二藝術文化基金會 提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