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我們時代的文化媒體
0
0
探祕直擊馬來西亞「雨林世界音樂節」:一場保存傳統樂器文化的世界盛會

探祕直擊馬來西亞「雨林世界音樂節」:一場保存傳統樂器文化的世界盛會

雨林世界音樂節(Rainforest World Music Festival)今(2024)年6月28日起連續三天於馬來西亞古晉(Kuching)登場,本次音樂節的主題為「進化」(Evolution),旨在推動永續發展和負責任的旅遊活動(Responsible Travel)。而二十多年來,這場大型國際性音樂節對於砂拉越的意義也早已超越單純的「音樂」。

古晉是馬來西亞砂拉越州的首府與最大城市,與相隔一片南海的大都會吉隆坡不同,這裡蕩漾著純樸靜謐的小鎮風情。

古晉又別名「貓城」——「kucing」在馬來語中是貓的意思,由來已不可考——位在婆羅洲島西北部的古晉,擁有豐富的自然景觀,馬來犀鳥、婆羅洲猩猩、長鼻猴和氣味腥甜的大王花是此處的象徵;它也是一座多元族群的城市,聚集馬來人、華人、原住民伊班人(Iban)與比達友人(Dayak)等,漫步街頭能聽見人們以不同的語言交談,加上曾經歷英國與日本統治,讓城市呈現出複雜的飲食與文化面貌。

雨林世界音樂節將砂拉越州的魅力濃縮至三個白天與黑夜。該音樂節以傳統樂器與當代世界音樂的融合為主題,「我們27年前開始時,是為了想要保護砂拉越原住民的傳統樂器薩佩琴(Sapeh)。」負責策劃音樂節的Sharzede Datu Haji Salleh Askor說,她同時是砂拉越旅遊局的執行長,「當時薩佩琴並不受年輕人歡迎,所以我們開始思考,怎樣才能確保它不會滅絕,人們不會忘記這個重要的樂器?」」

音樂節的工作坊活動在傳統建築中舉行。

經過二十多年,雨林世界音樂節從第一屆只有300位觀眾,到成為東南亞最重要的國際音樂節之一,今年共吸引超過26,000位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來到古晉,創下歷史人數新高。

一座活的文化博物館

雨林世界音樂節長年選在「砂拉越文化村」舉辦,這座位於山都望山(Mount Santubong)山腳下的文化村,是一座「活的博物館」,有茂密的樹林和七座傳統長屋和建築物,分別代表砂拉越的七個主要民族。

在音樂節的白天,遊客可以自由進出這些長屋,了解每個民族的獨特文化和工藝品,並欣賞多場傳統舞蹈和音樂表演、參與各種音樂家舉辦的工作坊,與他們盡情交流;音樂節的正式演出則於夜晚在大草皮的兩個舞台舉行,本次共有來自14個國家、六大洲的22組表演者輪番上陣。

「這裡的人都比我年輕,但又比我老得多。」一位西方遊客這樣告訴身邊的朋友。這裡到處可見如從1960年代搭時光機而來的嬉皮士,他們學習如何彈奏砂拉越傳統樂器,或在長屋內刺上屬於伊班人文化的花型刺青。

「現在年輕人彈奏薩佩琴變得非常流行,保持住它的生命力,並透過它創作出優美的現代音樂。」Askor說,雨林世界音樂節最具特色之處就在於它所在的場域,「我們也可以在有空調的體育館舉辦這個音樂節——但那樣體驗將會完全不一樣。這就是為什麼不管這個活動多受歡迎,我們都不該改變它的場地。這座文化村就是一座博物館,這是一個比達友人的房子、那是一個伊班人的長屋,人們可以在這裏看到整個砂拉越的縮影,而且周圍的樹木也為我們的音樂節增添了獨特魅力。」

遊客參與工作坊活動。

藝術家正在為音樂節現場創作藝術品。

遊客學習彈奏砂拉越原住民的傳統樂器薩佩琴。

不僅是關於音樂

對砂拉越旅遊局來說,如何將音樂家、藝術家組織成一幅文化體驗的圖景是最重要任務。

「每個人來這裡都是為了體驗,所以音樂季不僅僅是關於音樂,我們希望人們來這裡了解我們,去砂拉越的其他地方旅行。」Askor舉例,音樂工作坊、手工藝品展示都是一個讓不同文化相互交流的機會,就連邀請音樂家登台,除了要考量流行趨勢、商業價值,也要揣想它能傳遞給大眾什麼訊息。

本次最亮眼的巨星是曾獲葛萊美獎、金球獎的日本作曲家喜多郎,Askor認為喜多郎的音樂十分接近雨林的質地——她描述,準備登台前,所有聽眾都在鼓譟與吶喊,但當日本和樂器的樂句落下,所有人便靜寂了,「我起了雞皮疙瘩。我們希望年輕人也能理解,音樂不僅僅是大聲就好,它還有它的起源與歷史,以及屬於它治癒人心的力量。」

日本作曲家喜多郎。

喜多郎的表演結合日本傳統樂器與能劇文化。

本次的演出陣容有一位來自台灣的音樂家——Nini,她與來自美國的兩名團員,一起帶來由三弦、阮等漢族傳統樂器結合重金屬搖滾的表演。

Nini是彰化人,從八歲開始學習傳統樂器,在小學當過音樂老師、也在婚喪喜慶演奏儀式音樂,最後決定成為專職音樂家,以直播平台為起點經營國際聽眾,如今在網路上已累積超過80萬追蹤者、6,000萬次觀看量,並即將在年底展開美國巡迴之旅。

她的作品〈龍馬〉、〈媽祖〉、〈關羽〉、〈狐妖〉等都是以漢文化作為發想的重金屬歌曲,「雖然是metal(金屬樂),但我還是想要有傳統的東西在——這是我最初的想法,我要分享的是台灣的文化、我們的精神,然後把這些東西結合在音樂裡面。」在白天的工作坊中,Nini分享了自己樂器的歷史、彈奏方法與經典曲目;當晚她則在副舞台登場,帶來12首歌曲,最後一首是經典華語歌曲〈月亮代表我的心〉搖滾版,熟悉這首歌的聽眾都陪著Nini一起大聲歌唱。

來自台灣的音樂家Nini。

以音樂季構建的未來

Nini認為,台灣對於傳統樂器的推廣和保存仍然有相當的進步空間。「我覺得我的音樂在國外還滿被接受的,但在台灣好像沒有人會聽我的歌,連我在台灣的朋友或國樂朋友都不會點進去聽(YouTube影片)。」她說自己的目標是有朝一日可以「紅回台灣」。

台灣原住民與砂拉越原住民同屬南島文化,同樣有豐富的傳統樂器,但台灣現階段卻缺少一個以該文化為主的大型音樂節。若說有可以向砂拉越看齊的地方,關鍵或許就在於,他們並不把雨林世界音樂節只當作一場「音樂節」,「它遠遠超越了音樂節,它是一個讓我們談論永續、傳統樂器文化的平台,你不是在投資音樂節,而是在投資砂拉越州的未來、音樂的未來、年輕人的未來,必須相信你正在做的是正確的。」Askor說。

一切正在改變。最早以前,雨林世界音樂節仍以外國遊客為主,直到四、五年前開始陸續有居住在馬來半島(西馬)的樂迷造訪,再到最近才終於獲得本地人的肯認,將音樂節視為重要的社區認同,與表達本土文化的重要媒介。

音樂可以凝聚社會、改變世界——仍有一群人如此相信,而他們也不斷努力證明信念是真的可以實現。

➤ 訂閱VERSE實體雜誌請按此
➤ 單期購買請洽全國各大實體、網路書店

VERSE 深度探討當代文化趨勢,並提供關於音樂、閱讀、電影、飲食的文化觀點,對於當下發生事物提出系統性的詮釋與回應

文字/郭振宇 圖片/雨林世界音樂節 提供 核稿/高麗音
VERSE VOL. 24 台南再發現:藝術、酒吧,偶爾還有爵士樂VERSE VOL. 24 台南再發現:藝術、酒吧,偶爾還有爵士樂
  • 文字/郭振宇
  • 圖片/雨林世界音樂節 提供
  • 核稿/高麗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