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我們時代的文化媒體
0
0
「好想成為台南人!」文化局長謝仕淵分享「南漂」感動:做十六歲、追尋石暘睢⋯走進府城巷仔內

「好想成為台南人!」文化局長謝仕淵分享「南漂」感動:做十六歲、追尋石暘睢⋯走進府城巷仔內

要多久才能成為台南人?你只要能找到自己的練習方法,就能很快地被這座城市接納,謝仕淵分享從小到大經常搬遷的經驗。從台南、從石暘睢身上,發現經由生活踐行所產生的連結,足以讓許多來自他方的人,產生對在地的認同,於是我一方面追尋石暘睢為這座城市留下的種種,我也漸漸地開始會說我喜歡那條巷子、我喜歡吃什麼,最終我開始會說「我們台南」。

我的人生,需要在台南生活兩年!

兩、三年前,曾在台南某個市場聽到這句話。感覺能有這樣浪漫的想法,真好。

那時,市場的許多攤台在晚上化身為小料理店,便宜的租金給了許多人圓夢的機會。那位來自外地、想來是新學幾道料理的年輕人,於是來到台南來生活圓夢了。

我沒有再看到那位年輕人,但後來還遇到不少這樣的人,開店營商是為了賺一點錢,好能夠在台南生活一段時間。滿足了,便離開了。

來台南生活,宛如一場生命儀式,經過了便覺得人生進到下一個階段,如同台南古時就有「做十六歲」儀式,那是場成為大人的成年禮儀。在每年七夕時,於七娘媽或者臨水夫人神前祭拜出鳥母宮。據傳,在台南五條港一帶,16歲成年前僅能領半薪,換言之,做十六歲是成人的儀式,也是領得不同薪水的分界點,這樣的生命儀式應該很有感吧!

當代有不少台南人循古禮,每年七夕帶著自己的孩子,來到開隆宮參與這場傳統的做十六歲。被他人用成年人的方式對待,是每個青少年的期待。還能有什麼樣的儀式,讓一個獨立而待長成的個體,能有更為深刻的體驗?去(2023)年我看見台南文化中心已經延續了十年的「十六歲正青春藝術節」,企圖開展經由藝術參與的成年禮行動。

一群青少年用了兩個月的時間,學習幕前幕後的劇場工作,最後共同成就一齣戲。在戲裡,那些屬於青少年世代經常面對的議題中,衝突、理解與接納交雜,他們要如何自處,這是一場青年人的彼此探索,也是一段找路的過程。這場為青少年設計的戲劇參與行動,亦即是一種成年禮的代現。

不管是循古法或者開展當代意義,成年禮讓年輕的台南人跟自己的生命、跟生長的城市甚或跟親近的朋友共同經歷一場自己的做十六歲,這是練習成為台南人的必要儀式。

追尋石暘睢

生活在台南,是許多人的願望清單。作為上一代已離鄉的台南北門人後代的我而言,18年前到台南工作,就是抱著想要在台南生活的憧憬。於是經歷了一段懷抱期待乃至落地被接納的過程——一段練習成為台南人的過程。

來自外地的你,如何喜歡台南是一件事,但台南人如何看待外地人又是一件事。

許多台南人,對生活細節都有自己的主張,來自習慣也來自時間,於是明明生活在台南,堅持我家巷口的那間最好吃,能清楚區分你住在城內或者城外,自己選定的味道也從來不輕易動搖。這些堅定的選擇,有著執著於生活的魅力,但也總讓人覺得,成為台南人,門檻太高!

成為台南人,於我,也有著一段練習的過程。18年前,我來到古蹟密度高的台南,成為一個博物館員。起初,我以為的關於台南的歷史與文化,都在那些不證自明的古蹟與古物。但如同所有的歷史,都經歷了不同的觀點、方法與技術,才成為我們都讀到的那個版本。關於台南成為古都的種種,有形或是無形的,其實也經歷了相同的過程,於是我們關切誰?為何?做了這件事!

直到我在舊書中,讀到了一個反覆出現的名字——石暘睢,開始了以此為線索,探索關於台南歷史的種種。

1930年代,石暘睢因緣際會下,成為「臺灣文化三百年展覽會」中的協力者,此後,一直到1960年,他為台南市歷史館工作,成為別人口中的館長。那個年代,台南經歷了都市計畫、皇民化運動以及戰爭空襲,石暘睢及其同時代的文史社群,致力於調查與研究、收藏與展示,在鄉土史視角中,許多文化資產得以保留。台南若是個古都,保存這些成就古都元素的人,無疑地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追尋石暘睢的第一個故事,是關於鄭其仁的墓前石馬,那匹石馬至今擺放於赤崁樓前,他在日治時期在永康鹽行出土後,就被放在安平的史料館展示,然後才來到赤崁樓,石馬的出土,到成為博物館展品,全都有石暘睢陪伴的過程。後來我才知道大南門碑林也是石暘睢參與其中而得以成就。

與生活的連結為傲

追尋石暘睢,是我認識台南、成為台南人的歷程,我在台南認識許多人,百工百業,他們或許經常以辨別城內城外人的語言,辨識你我,內中所藏的,卻是對於自身所處之地的深刻認同。這是個關於台南的故事,但是也很值得給身為台灣人的你我參照。

從石暘睢的身上,看到一種對於鄉土的熱情,於是我想著,是否也可以這樣,理所當然的以一種跟土地、跟生活有關的連結為傲嗎?

這是從小到大經常搬遷的我,人生的一個命題。從台南、從石暘睢身上,發現經由生活踐行所產生的連結,足以讓許多來自他方的人,產生對在地的認同,於是我一方面追尋石暘睢為這座城市留下的種種,我也漸漸地開始會說我喜歡那條巷子、我喜歡吃什麼,最終我開始會說「我們台南」。

成為台南人,我們都可以是屬於自身意義的能動者,願意去認識,來自他方的人也能成為在地人。

要多久才能成為台南人?

你只要能找到自己的練習方法,就能很快地被這座城市接納。

PROFILE │ 謝仕淵

出生台南,現任台南市政府文化局局長和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曾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兼任副教授、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副館長,研究專長為台灣近現代史、物質文化、飲食文化與運動文化史,著有《坐南朝海:島嶼回味集》、《府城一味:時間煮字,情感入味,一起來臺南吃飯》、《臺灣棒球一百年》等書。

購買 VERSE 雜誌

本文轉載自《VERSE》024 「台南再發現:藝術、酒吧,偶爾還有爵士樂」,更多關於台南新文化的故事請見雜誌。

➤ 訂閱實體雜誌請按此
➤ 單期購買請洽全國各大實體、網路書店

VERSE 深度探討當代文化趨勢,並提供關於音樂、閱讀、電影、飲食的文化觀點,對於當下發生事物提出系統性的詮釋與回應。

文字/謝仕淵 攝影/Tim Wu 編輯/ DOMINIQUE CHIANG 核稿/高麗音
VERSE VOL. 25 那些難忘的牛排時刻VERSE VOL. 25 那些難忘的牛排時刻
  • 文字/謝仕淵
  • 攝影/Tim Wu
  • 編輯/ DOMINIQUE CHIANG
  • 核稿/高麗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