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我們時代的文化媒體
0
0
東吉嶼手作步道:一條用雙手打造的島嶼記憶,重現被遺忘的「澎湖尾」風華

東吉嶼手作步道:一條用雙手打造的島嶼記憶,重現被遺忘的「澎湖尾」風華

澎湖南方四島之一的東吉嶼,是潛水勝地,也是跳島行程的其中一站,但是否還有其他深入體驗這座滿載人文歷史小島的可能?千里步道協會以手作步道工作假期的形式,號召志工來到小島上,打造一條屬於地方的步道,為這座島嶼開拓出更深刻的風景。

遊客來到澎湖南方四島之一的東吉嶼,一部分的目標是前去大海潛水,他們會先到港邊小屋放置行李,或者圍坐一桌品嘗海鮮。另一種可能是去機車行租車,繞行島上公路,再到島上的信仰中心啟明宮旁吃一支冰棒,一、兩個小時內便會結束小島上的觀光行程。

遊客往來構成小島夏季旅遊旺季的日常風景。然而,有一群人既不騎車也不奔向大海,而是從港口上岸後,步行十多分鐘,沿小路走上小山丘頂,身後是大海藍天、腳下是綠地草原,成群山羊在四周悠閒晃蕩。

幾天後,這群不玩水也不環島的人們,會以雙手打造出一條迤邐東吉嶼山丘的手作步道。

早年重要海運節點,今日被遺忘的澎湖尾

位於澎湖本島東南方的東吉嶼,從馬公南海遊客中心或是台南將軍漁港出發,航程大約需要一小時,過去是台灣澎湖海運貿易的轉運站。全盛時期,島上共有一千多人在此生活,而島民往來海上各地,也發展出傳統古厝、仿巴洛克風格洋樓並存的多元建築樣貌。

隨著交通工具發展,海運不再需要以東吉嶼作為中繼站,當地人出外工作、遷居澎湖本島或台南,至今只剩下十多戶人家仍在島上生活,使小島成為被遺忘的「澎湖尾」,更在2007年一度被台電列入是否要成為核廢料最終處置場的討論。

2014年,東吉嶼和鄰近的西吉嶼、東嶼坪、西嶼坪嶼共同被劃定為「澎湖南方四島國家公園」,成為台灣第二座海洋型國家公園,東吉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許光輝說:「這裡不像其他地方有很多現代化的東西,是一座沒有被改造的島,被劃定為國家公園後,我們也想要推動深度旅遊。」

製作一條步道,重新梳理地方歷史脈絡

然而,遊客大多將東吉嶼規劃成為跳島行程的其中一站。遊客們走馬看花地輕輕一「跳」,不僅跳過了島嶼海景以外的自然風光,也跳過了它歷經不同時代層層堆疊後所留下的歷史文化地景。

為了讓民眾更親近認識南方四島,並保留當地玄武岩與硓𥑮石特殊地理景觀,2020年開始,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以下簡稱海管處)與台灣千里步道協會合作,在島嶼上發起手作步道工作假期,先由協會進行南方四島步道的踏查、定位和標定長度,後續開放志工申請工作假期,期待透過手作步道結合永續生態旅遊的方式,讓遊客有機會以不同視角認識南方四島。

過去兩年,手作步道的施作範圍主要落在南方四島中的東嶼坪,2022年則首度加入東吉嶼步道工程,工作假期為期三天、一共三梯次活動,吸引兩百位多民眾報名參與,經過篩選,每梯次只錄取15位志工。

許多志工都是初次登上東吉嶼,第一天先由許光輝帶領志工徒步導覽,認識島上的菜宅、石塔和兵厝(日治時期駐守東吉嶼的日軍砲兵營房遺址)等景點,並邀請耆老表演澎湖特有的演唱形式「褒歌」。

第二天開始步道施作工程,早上7點,施作工具排列在啟明宮前的廣場,步道師講解工具功能及注意事項,眾人戴上安全帽、提起工具,往山上移動。

自山丘頂向下瞭望,由山羊走出的細小山徑若隱若現,步道師先以山羊山徑為基準,研擬適合人走的路徑後,再以紅色小旗標定,一條步道路線開始隱隱浮現。接著,步道師帶領志工砍下擋住路徑的仙人掌、移除石頭樹根、再透過搬運及鋪排石頭理出平整路面、用砂石補進細縫⋯⋯每個環節不僅耗費體力,也需要經過大量討論,並在實際執行時隨時調整,如石頭怎麼擺放才能讓步道平緩易走、原本劃定的路線是否妥適等。

接近中午,工作環境變得更有挑戰性,山丘草地上沒有樹木陰影遮擋,6月的豔陽直接曝曬在志工和工作人員身上,有些人已經被曬得通紅,負責去除仙人掌的志工則要常備鑷子,用來拔除扎進手指裡的仙人掌刺。施作路線上每隔一段路程便會放上一桶澎湖原生植物風茹草製成的消暑茶,為大家祛熱解暑。

走完一條手作步道可能只需要幾十分鐘,但卻是海管處員工、千里步道協會和志工花上好幾天的時間與汗水才得以完成的工作。

志工以在地取材的方式,使用周遭石頭、砂石作為鋪設步道的材料,既不會增加運輸鋪面建材的碳足跡,也沒有大型機具進入現場造成地景破壞。比起一般常見的發包工程水泥步道,手作自然鋪面的步道更具韌性與透水性,不僅較易維護,也能降低對環境的衝擊。

投入心力,大地一定會記得你

手作步道除了對環境友善之外,透過工作假期的規劃,參與者得以用較長的天數待在島上。白天工作、晚上則能和當地居民喝茶聊天,工作空檔還可以跳進海裡潛水。以實際身體勞作,親身感受土地的溫度、濕度和重量,建立起人跟土地之間更緊密的連結。

東吉嶼的手作步道,串連了島上的歷史文化,如同海管處副處長林欽旭所說:「投入心力,大地一定會記得你。」

採訪後記

台灣千里步道協會一年執行不少手作步道計畫,這次澎湖南方四島東吉嶼手作步道工作假期,因為天氣炎熱、小島無遮蔭、天數也比較長,讓工作難度相比起來會更困難一點。實際參與工作假期,也和千里步道協會執行長周聖心、副執行長徐銘謙、海管處以及千里步道的同仁,一起踏查東吉島嶼舊古道。看著新手志工從對鋪排步道生疏,一點一滴地進步到有自己的獨特觀察,以及因搬動重石而更了解如何使用自己的身體,並在身體勞動中體會手作步道的意義。讓人感覺手作步道猶如一種儀式,使土地與自己變得更加緊密。

|延伸閱讀|

購買 VERSE 雜誌

本文轉載自《VERSE》014「在步道上,丈量台灣的尺度」,更多關於步道的故事請見雜誌。

➤ 訂閱VERSE實體雜誌請按此
➤ 單期購買請洽全國各大實體、網路書店

VERSE 深度探討當代文化趨勢,並提供關於音樂、閱讀、電影、飲食的文化觀點,對於當下發生事物提出系統性的詮釋與回應。

文字/陳湘瑾 圖片/陳湘瑾、千里步道協會 編輯/梁雯晶 核稿/高麗音&葉聖博
VERSE VOL. 28 愛上花蓮的20個理由VERSE VOL. 28 愛上花蓮的20個理由
  • 文字/陳湘瑾
  • 圖片/陳湘瑾、千里步道協會
  • 編輯/梁雯晶
  • 核稿/高麗音&葉聖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