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我們時代的文化媒體
0
0
台南「大菜市」華麗轉身,迎接西市場新日常

台南「大菜市」華麗轉身,迎接西市場新日常

設立於1905年(明治38年)的西市場,正是台南人皆以台語為稱的「大菜市」。作為台南第一座公營市場,不僅是日治時期其他分市場的中心,對當地公共衛生及城市發展具有重大意義,昔日更是台南各大魚菜肉品批發市場的源頭。西市場從被指定為古蹟到整修完成,歷經二十多年找回日治時期的風華,又會呈現什麼嶄新的風貌呢?

設立於1905年(明治38年)的西市場為台南第一座公營市場,對當地公共衛生及城市發展具有重大意義,日治時期是其他分市場的中心,昔日更是台南各大魚菜肉品批發市場的源頭,台南人習慣以台語稱它作「大菜市」。西市場從被指定為古蹟到整修完成,歷經二十多年找回日治時期的風華,將在今年重新開放。

走進西市場外圍的「淺草青春新天地」,望向修復完成的西市場中央棟與北翼棟,優雅大器,撰寫《臺南西市場》的作者陳秀琍告訴我們,這裡於1927年前還是魚塭,屬於南端的蕃薯港範圍。在清朝時期連接起當時城內到安平最重要的商用港道「五條港」流域,後來填平魚塭地而建成。在台南公園現身前,西市場短暫身兼城市的大公園,魚塭水景和涼水攤販,成為當時人們夜晚休憩的熱門去處,百年前的開幕夜甚至還施放煙火,這難以想像的畫面就透過插畫穿越時空再現於《臺南西市場》書封上。

陳秀琍說,修復完成的洋風建築非初代西市場外觀。第一代西市場為木構房屋,1911年遇強颱倒塌,於1912年完成此洋風式樣,且是當時城內到安平少見的RC鋼筋混凝土建築,並在1920年代設有冷藏庫。靠正興街與西門路的外廓賣店、現為西門商場的淺草商場,則在1930年代隨需求擴建而成。戰後出現增建與臨時建物,漸漸將西市場與西門商場串成了小迷宮。自2003年被指定為市定古蹟,西市場仍持續營業,需與意見多元的攤商協商溝通安置事宜。鄰近的「淺草青春新天地」由徐岩奇建築師設計、於2007年完工,即是為撤出市場攤商而建。

2017年才正式啟動大修的西市場,十多年的漫長見證修復古蹟市場的艱鉅程度。台南市政府文化局、文資處透過張玉璜建築師主持古蹟調查研究及參與修復工程,考量屋頂有如建物主視覺般的存在,修復團隊依循現存老照片、改以鋼樑重建壯觀的馬薩式屋頂以及1970年代後拆除的中央棟二樓,因此現在的我們能指著二樓實體,探問從國際酒家到藍天歌廳的過往。歷經大修後的西市場,重新區隔出防火空間,將百年前注重採光與通風的綠建築修回來,讓西市場建築本體重現風華!

台南市市場處王俊博處長指出,室內空調、魚漿製麵區以及連接西市場和西門商場的下沉式廣場等工程,預計今年8月底完成,以接續10月的台灣設計展。文化局主任秘書黃宏文說明,作為屆時主展場之一的西市場,將以和市場緊密相關的「吃」、「穿」兩主題連結展覽與周邊日常,於此凝縮且輻射台南的設計文化。期待這個400年的秋天,修復後的市場空間將首度迎接大眾,從頭頂上的水泥日字樑、室內水溝道、兩側氣窗,一探藉由通風設計照顧公共衛生的建築細節。

市場處正為恢復大菜市的營運日常進行各項準備。從遷移安置、進行修復到攤商回歸,歷經逾二十年,不少店家已傳承下一代或有所變化,如何重回市場營業,將是另番大工程。市場處預計在8月底及設計展結束之後,分兩階段安排攤商回歸進駐,區分為文創百貨、時尚布品與生鮮三大類業者,北、東翼棟計畫設置86攤、魚漿製麵區29攤、香蕉倉庫23攤及國華街露店一排為15家。王俊博期待著民眾逛大菜市的新鮮感受:「當你走在裡面,會和一般市場很不一樣,有踏入歷史時空的感覺。」

美麗再現的百年大菜市,下半年將和周邊街區串起新動線,轉動「踅菜市仔」的新日常。

購買 VERSE 雜誌

本文轉載自《VERSE》024 「台南再發現:藝術、酒吧,偶爾還有爵士樂」,更多關於台南新文化的故事請見雜誌。

➤ 訂閱實體雜誌請按此
➤ 單期購買請洽全國各大實體、網路書店

VERSE 深度探討當代文化趨勢,並提供關於音樂、閱讀、電影、飲食的文化觀點,對於當下發生事物提出系統性的詮釋與回應。

文字/黃怜穎 圖片/ Tim Wu 編輯/許羽君
VERSE VOL. 25 那些難忘的牛排時刻VERSE VOL. 25 那些難忘的牛排時刻
  • 文字/黃怜穎
  • 圖片/ Tim Wu
  • 編輯/許羽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