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我們時代的文化媒體
0
0
【 VERSE 酒迷 】島嶼威士忌的微醺故事(下):在斯凱島、哈里斯島探險、村上春樹與艾雷泥煤告白

【 VERSE 酒迷 】島嶼威士忌的微醺故事(下):在斯凱島、哈里斯島探險、村上春樹與艾雷泥煤告白

是什麼讓島嶼威士忌如此獨特?翻開散落在海岸上的沉船故事,探訪隱藏在雲霧間的偏遠小島,這些威士忌如島上美麗的野生動物,帶來風土的信息,遺世的風格。

三百萬年前,斯凱島由火與冰鍛造而成,經過各種元素的塑造,成為一個充滿魔法、神話與傳說的自然劇場。它經常被雲霧繚繞,招牌地景是嶙峋橫亙的黑庫林山脈、狂野的海洋和隱密的山谷,對多數人來說,這是一個天涯海角的陌生之境,但試著回想一下兒時唱過的傳統蘇格蘭名謠〈我的邦妮躺在大洋彼岸 My Bonnie Lies Over The Ocean〉(披頭四也曾翻唱成搖滾版作為第一張單曲),其實正是一篇與斯凱島有關的故事。

斯凱島,與威士忌配對的天堂島

歌中的邦妮是指邦尼王子查理(因為貌美也被稱為英俊王子查理),在1746 年,王子在卡洛登戰敗就流亡到斯凱島,該黨的支持者詠嘆這首象徵榮譽的歌曲,由於「邦妮」這個詞的模糊性別,讓它彷彿就如一首情歌,呼喚愛人快快回家,當地另一首〈斯凱島船歌〉也以此流亡故事為靈感,差別在於唱出了該島的海況氣魄——

風大聲呼嘯/海浪大聲咆哮/雷霆撕裂空氣⋯⋯海洋是皇室的搖籃/在深海中猛烈晃蕩⋯⋯

延伸閱讀:【 VERSE 酒迷 】島嶼威士忌的微醺故事(上):歐威爾《1984》與吉拉島

斯凱島上有兩座蒸餾廠,分別是創立於1830 年島上歷史最悠久的泰斯卡(Talisker),以及2017年才建成的年輕酒廠Torabhaig。

泰斯卡創辦人MacAskill兄弟就像邦尼王子乘風破浪跨越大西洋來此建廠,矗立超過200年的光陰,即使歷經祝融、戰爭和金融危機依然釀出始終如一的優質威士忌,今日泰斯卡與帆船極限運動有許多緊密合作,也專注在海洋保育議題。

泰斯卡 10 年單一麥芽威士忌(左)與天空之島Isle of Skye天選PX台灣限定版(右)泰斯卡 10 年單一麥芽威士忌(左)與天空之島Isle of Skye天選PX台灣限定版(右)

泰斯卡有全球罕見不對稱的2對3蒸餾系統,相較二次蒸餾更細緻優雅,比三次蒸餾還具粗獷個性,每每嘗到經典10年總會沉溺在它獨一無二的海鹽煙燻奶油味,如同斯凱島帶給旅人寧靜夢幻,又大膽極限的兩極印象。但口中的海鹽味究竟從哪裡來?是四季受海風吹撫的橡木桶,或是用來燻麥的島嶼泥煤,這是連科學家都解不了的謎團。

而自1997年起,帝亞吉歐每年會精選多款珍貴的單一麥芽威士忌,推出年度的酒廠巡禮系列(Distillers Edition),2024年的「Talisker Distillers Edition 酒廠巡禮系列」罕見地採用Amoroso雪莉桶進行過桶熟成,精心運用雪莉的甜美,為原本充滿泥煤煙燻風味的泰斯卡增添了令人愉悅的甜美口感,營造出香甜煙燻的飽滿風味。 

蘇格蘭前三大獨立裝瓶廠Ian Macleod家族也曾在斯凱島上生根,並在1930年代創作以斯凱島為名的「天空之島Isle of Skye」調和威士忌——以斯凱島的威士忌為核心、融合斯佩塞、高地區和穀物威士忌,隱含19世紀家族的秘密比例,標誌風格是深沉的泥煤與甜美又辛香的柔滑餘韻,酒標畫著海拔992米的斯凱島最高峰Cuillin Ridge。

在哈里斯,會說島語的烈酒

欣賞在光線下閃耀著蜂蜜金的色澤,香水瓶般的奢華瓶身帶著海浪波紋,是海瑞克海神The Hearach單一麥芽威士忌帶來的藝術印象,不僅打破威士忌設計框架,也突出島嶼威士忌的本地化精神——每一滴都由哈里斯島(Harris)的工人在島上蒸餾、熟成、混合和裝瓶,連酒心比例都是用「鼻子」確認,將機器的干預降到最低。

哈里斯島釀酒廠是蘇格蘭數百年威士忌歷史中的新生兒,卻是英國第一家「社會釀酒廠」。

近50年來,哈里斯島流失了超過一半的人口僅剩不到兩千位居民,卻是非常適合威士忌「居住」的地方,冬天比蘇格蘭本島溫暖,夏天也比本島涼爽,為威士忌熟陳的頂尖環境,2023年終於曝光第一支單一麥芽威士忌,酒廠公開透明每一小批次的泥煤數據、糖化與發酵時間(70-120小時)、酒心比例與橡木桶履歷,最後會將威士忌放入使用三次以上的雪莉桶融合平衡,讓口感更柔和有層次,同時避免過多的桶味。對於有實驗精神的酒迷來說,收藏不同批次來交叉品飲絕對樂趣十足。

海瑞克海神The Hearach單一麥芽威士忌海瑞克海神The Hearach單一麥芽威士忌

酒廠使用流經地球最古老片麻岩層的Abhainn Cnoc a' Charrain水源,是全蘇格蘭酒廠中最「軟」的水,礦物質相對少使酵母發酵時間拉長,「極慢速」的工藝催化帶給威士忌更豐滿卻輕盈的甘甜口感,這種古法製酒復興了1840年代的島嶼風格,讓海瑞克海神威士忌嘗起來有如煙霧般的淡雅泥煤、蜂蜜蘋果醬與薑茶、香草的迷人風味,島上男男女女共同編織出這瓶威士忌的輪廓,釀出「不模仿任何風格」的哈里斯琥珀。

艾雷島,村上春樹的泥煤告白

豪不意外,數百年來威士忌培養出許多作家門徒,美國文豪馬克吐溫曾說:「任何事情過猶不及,但好的威士忌永不嫌多!」他晚年睡前的習慣一定要喝威士忌加熱水;還有劇作家蕭伯納,也把威士忌譬喻做「流動的陽光」,我們熟悉的村上春樹愛威士忌愛到寫下一本《如果我們的語言是威士忌》,其中紀錄他與夫人的威士忌漫遊之旅,從蘇格蘭艾雷島到愛爾蘭,喝下一杯杯個性迥異的酒,也對當地風土人文提出抒情的深度觀察,提到艾雷島的威土忌,他說——「是人的個性和生活方式創造出這種味道的」。

「第一口,這到底是什麼?第二口,有點怪,但不壞。第三口,我已經成了艾雷島威士忌迷。」村上春樹肯定喝了不止三口,這趟艾雷島之旅打開了他對威士忌的想像。具體來說,村上春樹說的「怪味」究竟是什麼?來自泥煤——艾雷島的古老植物化石,石楠花與其他植物死亡後浸在充滿礦物質的水與土層,經過數千萬年演變成有機可燃物質。

島上居民會採集表層泥煤取代木材作為日常燃料,酒廠則會採來烘乾麥芽,這種獨特的味道被麥芽吸收,蒸餾出帶有特殊煙燻、海藻和碘氣味的泥煤威士忌,以「酚」質ppm(parts per million百萬分之一)分為無泥煤0ppm、迷人清爽2ppm、恰到好處30-50ppm到高達300ppm的濃厚怪獸系,這之間的範圍都各有威迷推崇。

目前艾雷島上有九家酒廠:雅柏Ardbeg、阿德納霍Ardnahoe(2018建)、波摩Bowmore、布萊迪Bruichladdich、布納哈本Bunnahabhain、卡爾里拉Caol Ila、齊侯門Kilchoman(2005建)、樂加維林Lagavulin和拉弗格Laphroaig,村上春樹1997年來艾雷島像玩大富翁桌遊,一家接著一家喝了七家,他會用艾雷威士忌倒上生蠔,直接拿蠔殼當酒杯豪邁一口下肚!大嘆一句「人間天堂」讓人嚮往得不得了,如果你也是威士忌信徒,艾雷島必定是一生必去的麥加。

來到艾雷島推薦以布萊迪作為第一站,它是島上的「老派浪漫」代表,數百年的時光在此恆留,但也有各種大膽創新實驗在其中攪動。你能想像,在視泥煤為生命的艾雷島,經典萊迪「無泥煤」威士忌是無知者口中的異端,它忠實呈現了100%蘇格蘭大麥與緩慢蒸餾的藝術,青蘋果和香草甜味入口非常柔和,很適合不習慣泥煤味的艾雷新手。

經典萊迪穿著大西洋的蒂芬妮藍,是威士忌界內外兼修的網紅,而一襲黑袍的布萊迪「波夏10年」則是重泥煤代表,也挑戰人們對「酒齡」的迷思,年輕的威士忌也能有超齡的演出——清新的薑餅和覆盆子伴隨烤椰子、牡蠣殼與煙燻味,蜂巢蜜與泥煤藥香彼此交融,你可以細細感受各風味的分層比重。布萊迪也有一款Octomore值得一嘗,被視為「世界上最泥煤味的威士忌」以粗獷的泥煤量詮釋多變的海洋濤浪。

1881年創廠時使用的初餾器保存良好,磨麥機和糖化槽也全是古董,倉庫三萬五千多座的橡木桶正唧唧咕咕進行實驗絮語,布萊迪堅持以最傳統的方式製酒,沒有任何電子儀器,全仰賴匠人的代代經驗,用雙手切出酒心,用鼻子和味蕾確認風味細節,拒絕焦糖調色與冷凝過濾,它證明威士忌酒廠也能有葡萄酒產區的風土表現,優雅、平衡、精緻與和諧,讓大麥好好說話,打造屬於艾雷島的未來風貌。

「如果我們的語言是威士忌,當然,應該就不必這麼辛苦了。我只要默默伸出酒杯,你接下來靜靜送進喉嚨裡,事情就完成了。非常簡單,非常親密,也非常正確。」——村上春樹《如果我們的語言是威士忌》

➤ 訂閱實體雜誌請按此
➤ 單期購買請洽全國各大實體、網路書店

VERSE 深度探討當代文化趨勢,並提供關於音樂、閱讀、電影、飲食的文化觀點,對於當下發生事物提出系統性的詮釋與回應。

VERSE VOL. 23 台灣當代時尚文化考VERSE VOL. 23 台灣當代時尚文化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