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我們時代的文化媒體
2025春季年會 0
2025春季年會 0
鹽水藝術小鎮的誕生:從「月津港燈節」到「漫月美行動」,台灣水岸燈節發源地的幕後紀實

鹽水藝術小鎮的誕生:從「月津港燈節」到「漫月美行動」,台灣水岸燈節發源地的幕後紀實

以地景為尺度點燈、搭配不同媒材的作品妝點,如今已經是大眾熟悉的燈節形式,甚至成為各縣市政府固定辦理的活動之一。但大多數人可能不會注意到,鹽水以「始祖」之姿辦了15年的「月津港燈節」,醞釀過上千件作品,凝聚了百位藝術家,在看似年復一年的燈節裡,小鎮發展出另一種更為綿長、永續的模式,那是一場以「漫月美行動」為名,由居民參與而形成的藝術計畫。未來,燈節不再只是一年一度的炫目,而是在地點燃、用以映照自身的火光。

蜂炮,是鹽水運行百年的重要文化,藝術燈節,則在當今成為另一種凝聚居民的全員行動。以藝術策展聞名的「月津港燈節」,源自於以藝術活化小鎮的目的,這份想望積累了能量,在2019年成立「月之美術館」終於得以實踐,於是,歷史小鎮也得以借助地方創意,將自己的居所打造為充滿藝術實驗的有趣境地。

延伸閱讀:鹽水:跟著藝術漫步港鎮,體驗與歷史共生的地方生活

鹽水燈節的誕生

燈節的誕生,其實是一次偶然的巧遇。回到15年前,在「水岸燈節」的概念還未出現前,那時候月津港親水公園的老河道剛整治完畢,家住在河港旁的陳禹霖、陳禹廷兄弟,當時還在台南藝術大學造型所就讀,由於學校工作室的空間不足,有閒時就會把一些大型作品從學校搬回老家,屋角的空地是他們暫時性的倉庫,幾個立體雕塑有一搭沒一搭地堆著,位置正好就在水岸旁。

有一次鹽水八角樓後代、時任文化局長葉澤山(現為台南市副市長)來視察水岸公園步道,看見了兩兄弟的作品,便上前攀談。

當時葉局長為了甫竣工的公園正思索著舉辦活動,不曉得鹽水竟然出了兩個藝術碩士,這當然是尋求想法的好時機。原先市府預計辦一場單日的大型活動,但當時已跟著藝術家王文志參與國際藝術展覽多年,看見偏鄉「藝術進入社區」來增加能見度的經驗,禹霖和禹廷的想法,反倒更偏向如今熟悉的「地方創生」概念——在這個每年都會因為蜂炮而熱鬧兩天的小鎮,把時間軸拉得更長,以年為度,將鹽水視為文本,創造些什麼。

月津港親水公園。(攝影/Rafael Wu)

「沒有人回來」的家鄉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想法,來自眼前所見。「在我小時候,鹽水還沒這麼沒落,周邊鄉鎮的人還是會來。2009年算是低潮到極限,在年輕人起薪22K的那段時期,同學都在新竹跟台北工作,溪北地區(台南的曾文溪以北地帶)連工作機會都沒有,非得離開才有機會生存。」陳禹廷分享燈會的初衷,目的很單純,就是要讓人回來。

「不一定是回來居住。少子化、產業凋零是趨勢,年輕人外移已經持續二、三十年,我們沒有『青年返鄉』這麼大的想像,但希望至少能創造某些可能性,讓他們對家鄉的連結度高一點,老了會想要回來。」

在這樣的想法下催生出「月津港燈節」,第一屆由陳禹廷、陳禹霖組成的「禹禹藝術工作室」(下文簡稱禹禹)負責。儘管陳禹廷自謙「沒有很成功」,預算不多、場域很大,參觀人數不到十萬,但已經驚艷了溪北地區的鄉親,加上鹽水人好客的性格,許多人趁著這時候辦桌請客,當成一年一次朋友聚會,兩天蜂炮的高潮,延續成一連三十天的節慶。

好的迴響讓燈會有了下一屆的可能,隨著一屆又一屆的舉行,引進了更多專業者和資源,甚至得到德國紅點設計獎(Red Dot Design Awards),成為了鹽水的燈節傳統。

月之美術館年度特展 ‧ 2024漫月美行動作品:JUN ONG〈Halo〉。 (攝影/Tim Wu) 

從30天變成365天

儘管名聲響亮起來,但和燈節的初衷還有些距離。由公部門主導的燈會,受限於標案模式,得標廠商不固定、執行時間有限,很難實質去要求和地方產生連結,尤其是居民,大部分人不太知道燈會具體在做什麼,只有商家對人潮有感,辦了四、五年之後,還是不覺得有落地生根的踏實感。

「把兩天變成30天,把30天變成365天」,這個構想始終沒有消失,就這樣等了十年,直到2019年地方創生元年的契機,搭上內政部「新營鹽水雙星拱月」計畫,想法終於有機會實現,而轉動的核心就是「月之美術館」。

「目的是在標案(月津港燈節)結束之後,延續價值。」禹禹如此向文化局提案。有了過去累積下來的信任,兩邊決定合作,「剛好鹽水是在府城區之外,原縣區唯二被劃為歷史街區的地方,有作為『無牆美術館』的先天條件,月之美術館就是借用這樣的概念,把整個鹽水視爲美術館。」台南文化局文化研究科陳雍杰科長說道。

文化局付諸行動,把接手管理活化的百年老屋「月津故事館」設為實體據點,一方面作為旅遊諮詢中心,二方面提供年輕藝術家和居民創作空間。相較於一年一度、亮點顯著的月津港燈節,月之美術館的「營運」時間是長期而深耕,以「漫月美行動」為名,將重點放在行動,而非一場展覽。

月之美術館年度特展 ‧ 2024漫月美行動作品:禹禹藝術工作室×王爺廟×居民共創〈點亮.時光〉。 (攝影/Tim Wu) 

漫月美行動

「但還是要有展覽,要讓長官可以來開幕」,陳禹廷不改藝術家本色地打趣。不過對於月之美術館來說,長達三個月的展出,展的是這一年來地方居民陸續創造的成果——和藝術家共創,把他們的感受、記憶、對鹽水的看法呈現出來。

於是,走訪月之美術館在今年度的「2024漫月美行動」特展,觀眾便能以燈光作品為指引,穿梭在鹽水歷史街區巷弄,感受今年度特展主題「時間的縫隙」,傳遞著以悠久歷史發展至今的鹽水,在日常無數個時間縫隙裡所散發出來的光芒。

月之美術館年度特展 ‧ 2024漫月美行動作品:鄭元東〈月時獸〉。 (攝影/Tim Wu) 

從鹽水在地王爺廟,居民和各單位共繪的〈點亮.時光〉以燈籠點亮王爺廟巷,象徵寺廟習於以燈籠圍攏出神明守護之境的做法;而伽藍廟前三角噴水公園名為〈歡迎光臨〉的作品,居民將生活記憶彩繪在日常生活中的小圓凳,高掛成為另類的迎客松。

彎入藏於巷弄的鹽水風情,八角樓古蹟旁倒懸的〈月時獸〉,吸納了鹽水人生命重要時刻的連串數字。在因糖業興起的連成巷,由參與過月津港燈節徵件、現為「龍崎空山祭」的策展人辛綺重回鹽水,以「甘蔗」形象列柱創作出〈巷弄。糖光〉,召喚香甜的小鎮時光。

月津港燈節和月之美術館,一個對外爭取能見度,一個對內讓居民和周邊的人喜歡這個地方,以藝術為載體,分進合擊。

月之美術館年度特展 ‧ 2024漫月美行動作品:禹禹藝術工作室×伽藍廟×居民共創〈歡迎光臨〉。 (攝影/Tim Wu) 

日常裡的美術課

在展期之外,藝術,也成為創造地方黏著度的方式。

在月津故事館可以找到「日常美術課」的扭蛋台,只要用零錢,就可以帶走附有一項任務的扭蛋,內容從蓋章、解謎到畫畫寫生都有,共通點是必須透過觀察風景、與人互動才能完成任務,與此同時,也將解鎖其中一個切面的鹽水。

一開始是想藉由扭蛋任務的幫忙,讓缺乏散客導覽服務的鹽水,不用借助導覽員,也可以在逗留的兩、三小時內有所收穫,「鹽水沒有火車站,交通不便,不像都市裡的觀光景點可以一去再去,但如果遇到很有趣和善的人事物,這個印象就會黏著在身上,成為下次經過會再來的理由。就像你會去叫你帥哥的早餐店一樣,我覺得鹽水走這個路線比較好。」陳禹廷分享。從發掘到產生認同,藝術是折射出小鎮模樣的中介。


月之美術館年度特展 ‧ 2024漫月美行動作品:艸非火〈巷弄。糖光〉。 (攝影/Tim Wu) 

讓鹽水成為藝文中心

月津港燈節負責創造舞台,「年輕藝術家進入大型燈節的機會少,所以特別開闢『月津超新星』展區給大專院校,為創作環境做保鮮的工作,培養更多優秀人才。」陳雍杰科長分享,文化局也找了合作過的藝術家來擔任評審,創造跨世代的交流;月之美術館則以藝術進行日常擾動,頻頻發生的活動,讓平時住在麻豆、義竹、嘉義等地的藝文人口,有了工作之餘的去處。

這幾年,鹽水經驗也向外蔓延了出去,周邊後起的「新營波光節」、「龍崎空山祭」,都是從鹽水走出去的例子。

或許,「地方創生」、「藝術造鎮」這些名詞從不在遠方,而一直都在努力想讓這些名詞成真的地方。

月之美術館以深入日常的藝術活動吸引鄰近地區的藝文人口。(攝影/Tim Wu)

2024 漫月美行動──時間的縫隙 Crack of Time
展覽期間|即日起至2月16日
展覽地點|台南市鹽水區
啟燈時間|每晚18:00~22:00
線上展覽地圖 https://pse.is/6tnqxg

2025月之美術館空間展覽──One&兔,You&Me:兔娃娃布料再生計畫常設展
展覽期間|即日起至2月18日
展覽地點|月津故事館1樓(台南市鹽水區中山路23號)
空間開放時間|周二至周日09:00~17:30(周一休館)

文字/邱睦容 攝影/Rafael Wu、Tim Wu 編輯/許羽君 核稿/高麗音
VERSE VOL. 27 和移工做朋友VERSE VOL. 27 和移工做朋友
  • 文字/邱睦容
  • 攝影/Rafael Wu、Tim Wu
  • 編輯/許羽君
  • 核稿/高麗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