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我們時代的文化媒體
0
0
雲門舞集「春鬥」睽違五年再啟,鄭宗龍首度嘗試影像創作《身土》

雲門舞集「春鬥」睽違五年再啟,鄭宗龍首度嘗試影像創作《身土》

今年是雲門舞集跨越半世紀里程碑的第一年,也是舞團落腳淡水雲門劇場的第十年。在這特別的一年裡,雲門持續散發能量,將有多部作品首次登演國際舞台,並再次啟動啟動歷史悠久的編創平台「春鬥」。

雲門舞集於今(2/22)日雲門舉辦開春茶會,藝術總監鄭宗龍在雲門劇場中央廊道特別搭建的3度斜坡訓練舞台上,分享了今(2024)年舞團兩作品《波》(2023)與《定光》(2020)將首次登演國際舞台,以AI入舞的《波》獲邀於威尼斯雙年展舞蹈節(La Biennale di Venezia-Biennale Danza)演出,而回應自然生態的《定光》則為八月份德國威瑪藝術節的開幕周打頭陣。

今年雲門也將再次啟動歷史悠久的編創平台「春鬥」,邀請編舞家蘇文琪及王宇光嘗試編創多人作品,鄭宗龍與影像創作者全明遠合作身體影像的實驗作品《身土》也將在「春鬥」亮相。

雲門舞集《十三聲》。(攝影/劉振祥)雲門舞集《十三聲》。(攝影/劉振祥)

雲門首登威尼斯雙年展舞蹈節

2023年末才兵分兩路狂走歐洲與中國巡演五周的雲門,5月起,再度邁開今年度國際演出步伐,並少見地在同一年份以四齣舞作:《十三聲》、《毛月亮》、《波》與《定光》巡迴歐洲及北美洲。

7月,雲門獲邀前往威尼斯雙年展舞蹈節,這是世上歷史最悠久的藝術展。1999年,威尼斯雙年展設立舞蹈節,此後為每年常設節慶,至今25年。舞蹈節曾邀請多位編舞名家的演出,包括威廉・佛賽(William Forsythe)、碧娜・鮑許(Pina Bausch)以及曾在淡水雲門劇場演出的佛朗明哥舞蹈家卡勒凡(Israel Galván)等。該舞蹈節自2021年由英國編舞家韋恩・麥奎格(Wayne McGregor)接任藝術總監,去(2023)年《波》在台灣首演後,隨即邀請舞作至威尼斯演出,也特別保留超過300年歷史的馬里布蘭劇院(Teatro Malibran),作為雲門演出的指定舞台。

馬里布蘭劇院建於1678年,擁有900個座位,原址曾為威尼斯商人與探險家馬可・波羅(Marco Polo)的起家厝,該劇院舞台有3度的傾斜坡度,意味著舞台口至底有將近60公分的落差——這對雲門舞者來說是一場前所未有的挑戰,「《波》有非常多快速的雙人舞動作,還有12個人連成一條線同時跳舞⋯⋯雖然雲門舞者都經過大風大浪,但當我跟舞者報告這個消息時,他們還是在眼神裡給了我一些『訊息』。」鄭宗龍坦言,在這樣的舞台上,連他自己都會害怕。為了讓舞者們能夠適應這樣的場地挑戰,雲門技術部特別在雲門劇場的中央廊道、小閣樓裡模擬出相同坡度的訓練斜坡,讓舞者練習並熟悉表演環境。

雲門舞集《波》。(攝影/李佳曄)雲門舞集《波》。(攝影/李佳曄)

除威尼斯雙年展舞蹈節之外,5月抵達愛爾蘭都柏林舞蹈節(Dublin Dance Festival),將邀請鄭宗龍突破百場演出的舞作《十三聲》擔綱開幕演出。這也是雲門舞集繼2011年創辦人林懷民的作品《流浪者之歌》後再度獲邀。去年底甫獲英國《每日電訊報》(The Telegraph)選為「2023年度最佳舞作之一」的《毛月亮》,6月將赴法國蒙彼里埃舞蹈節(Montpellier Danse)演出。該舞蹈節創立於1981年,是歐洲具有舞蹈發展指標性的藝術節之一。去年底,蒙彼里埃舞蹈節便邀請重量級的法國媒體《費加洛報》(Le Figaro)前往倫敦採訪,相當重視雲門的演出,也為在法國的演出預熱。

8月,雲門將帶著《定光》參加德國威瑪藝術節(Kunstfest Weimar)擔任開幕首周的大型演出,以及第五度在德國德勒斯登歐盟藝術中心(Hellerau-European Centre for the Art)的巡演。其中威瑪藝術節成立於1990年,是德國圖林根邦(Thüringen)規模最大的當代藝術節,今年雲門第二次獲邀。這齣由鄭宗龍在2020年創作的作品《定光》,與音樂人林強、張玹以及服裝設計師陳劭彥合作,結合聲音與肢體,將自然元素融入其中,首度在海外巡演。而《十三聲》與《毛月亮》在年底也將前往北美洲巡演。

雲門舞集《毛月亮》。(攝影/李佳曄)雲門舞集《毛月亮》。(攝影/李佳曄)

雲門舞集《定光》。(攝影/李佳曄)雲門舞集《定光》。(攝影/李佳曄)

劇場第十年,再啟 「春鬥」

「雲門2」創團第三年(2001年)開始以「春鬥」平台和不同的創作者發展作品,包括創團藝術總監羅曼菲、鄭宗龍、布拉瑞揚、黃翊、蔡博丞等創作者都曾在「春鬥」發表舞作,許多編舞家也透過「春鬥」一步步確立創作的道路。

二十年來,這個平台發表了超過五十支風格迥異的舞作。鄭宗龍也是自春鬥成長的編舞家,《莊嚴的笑話》為他第一部在春鬥發表的作品,「當時林懷民老師和羅曼菲老師都期待這個平台能找不同的編舞家和雲門舞者工作,雲門舞者也從其中得到許多養分。」2019年兩團合併,「春鬥」暫停,2024年適逢劇場第十年,從編舞家成為藝術總監的鄭宗龍再啟「春鬥」。

「對創作者來講,春鬥是一個非常好的可能性,可以在裡面慢慢地成長——我深受其利,所以覺得應該讓更多人可以借這個平台去做天馬行空的想像。」鄭宗龍說,過往春鬥一直以「年輕編舞家」為號召,今年他邀請編舞家蘇文琪與王宇光,找出身體新的可能性。兩位編舞家對這次合作充滿期待,提到「春鬥2024」將是他們首次與多位(五位)舞者合作的作品,是過去不曾有過的經驗。

《可能是無題》編舞家蘇文琪。《可能是無題》編舞家蘇文琪。

《BE THERE》編舞家王宇光。《BE THERE》編舞家王宇光。

蘇文琪曾為歐洲核子研究組織Arts@CERN科學藝術駐村藝術家、兩廳院駐館藝術家,作品結合新媒體與表演藝術的概念與形式,重新思索表演藝術的可能性。她的新作《可以是無題》,與波蘭詩人辛波絲卡的同名詩作,將法國結識文化難民的身體經驗反思,透過與雲門舞者的合作,以聲音與觀察投射微小的身體狀態,反應至對社會與自然的觀察。

王宇光曾是雲門2的舞者,目前則是「微光製造」藝術總監,近年屢獲國際獎項。他在「春鬥」的最新作品《BE THERE》,起源於國外駐村時的一次觀賞經驗,一位因舞台演出感動而起身舞蹈的觀眾形象深植他心中。此次作品,他期待透過舞蹈引領觀眾回到與現場共鳴的身體感受中,喚起每位觀眾的感官神經,深入探索身體的存在與情感,引發觀眾對於「我們為何在此?」的不同想像。

鄭宗龍也躍躍欲試,與影像攝影師全明遠合作身體電影《身土》,以首支影像作品加入「春鬥2024」行列。

該作品名稱出自《維摩經疏記》中的「離身無別土者,此法身身土不二之明文也」,「身土不二」意指「身」與「土」兩者並無分別,事物皆有共通的本質。影像以獨特的微距高速攝影技術,捕捉雲門舞者黃媺雅的身體與動作,呈現細緻而壯闊的身體景觀(Cinematic Spectacle),鄭宗龍將以影像探討身體與土地的關係,「我很希望大家看到那個影像之後,可以再回來看看我們現在所處的環境的狀態。」

除劇場作品之外,「春鬥」也推出特別計畫「正在進行中!」的階段呈現,邀請兩位創作者林品碩與陳柏潔,在雲門排練室以階段性作品(Work in Progress)帶領觀眾參與作品的孵化過程。

50+1

超過半世紀的雲門,以「國泰雲門隨行吧」與國泰金控邁向第29年攜手合作,戶外演出及社區巡演遍地開花,持續將藝術與生活融合。已舉辦165場次,共1萬8769位學生參與的「舞蹈蒲公英」,也將繼續深入鄉鎮,持續為學童打造「第一場專業的推廣舞蹈演出」。而雲門劇場自2015年營運以來,舉辦各類型的表演藝術演出及推廣活動,迎向劇場第十年,再啟「春鬥」之外,帶來國際共製的演出及多元的推廣工作坊。年底,布拉瑞揚舞團在「來雲門遙滾2」重返雲門劇場,呈現不同以往的演出。

今年,從全台巡演的《毛月亮》到國際巡演,邁向劇場第十年的「春鬥」再啟,以及每年不間斷戶外公演、社區巡演及舞蹈推廣活動,雲門持續將台灣舞蹈展現在全世界的觀眾面前,繼續舞蹈。

「春鬥2024」票券即日起啟售,購票請洽OPENTIX。更多最新展演與活動資訊,請上雲門官網查詢或持續追蹤「雲門」官方臉書、IG帳號。

➤ 訂閱VERSE實體雜誌請按此
➤ 單期購買請洽全國各大實體、網路書店

VERSE 深度探討當代文化趨勢,並提供關於音樂、閱讀、電影、飲食的文化觀點,對於當下發生事物提出系統性的詮釋與回應。 

編輯/郭振宇 圖片/雲門基金會 提供 核稿/高麗音
VERSE VOL. 23 台灣當代時尚文化考VERSE VOL. 23 台灣當代時尚文化考
  • 編輯/郭振宇
  • 圖片/雲門基金會 提供
  • 核稿/高麗音

TOP